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阳拗陷高含CO2气藏的同位素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济阳坳陷无机成因CO2气藏多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且与新生代玄武岩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它具有高的CO2含量(64.55%~99.96%,平均为88.17%)和高的δ13CCO2值(-7.54‰~-3.35‰,平均为-5.03‰),40Ar/36Ar(318~3000,平均为1355)和3He/4He(4.68×10-6~3.55×10-6,平均为4.01×10-6).这些特征表明,气藏中CO2为深部地幔来源CO2和地壳来源CO2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研究区内前第三系碳酸盐岩石的CO2含量及其δ13C值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地壳来源CO2主要由碳酸盐岩石的脱碳反应形成.  相似文献   
2.
德兴斑岩铜矿成矿流体演化与来源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研究了德兴斑岩铜矿床不同期次脉石英及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覆体的特征,测定了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冰点,估算了成矿流体的盐度、密度等参数.结合花岗闪长斑岩与石英脉中石英氢氧同位素数据的讨论分析,对流体的演化过程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晶中的包裹体代表了岩浆流体的特征,石英脉中的包裹体记录了岩浆流体演化成成矿流体的特征。研究证实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流体而来,成矿流体演化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3.
180℃热液条件下锆石表面溶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锆石颗粒在180℃,HCl或NaCl溶液中经过240~712 h反应后表面特征的变化.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对比观测表明,反应前后锆石表面微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反应后锆石表面平台和台阶普遍存在溶蚀现象,而在NaCl(1 mol/L)溶液中反应712 h的锆石表面出现了nm级、串珠状定向排列、可能是ZrO2的沉淀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发现,锆石溶解过程中元素Si比元素Zr有更快的溶出速率,因而反应后锆石表面可以形成富锆的薄层.锆石表面溶解现象还得到了反应溶液ICP-MS分析结果的进一步支持,测定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变化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Zr,Hf,U等元素的溶出量也随之增加,HCl溶液中锆石各元素的溶出量最高,均比NaCl中性溶液中的溶出量要高.  相似文献   
4.
湘南彭公庙加里东期含白钨矿细晶岩脉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公庙花岗岩是南岭地区的一个大型岩基, 近年来在其周围陆续发现了多条白钨矿石英脉. 本文利用LA-ICP-MS 技术测定了彭公庙花岗岩体中的锆石U-Pb 年龄, 不仅证实该岩体的主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为加里东期花岗岩(约 435~436 Ma), 而且还发现其中的细晶岩脉亦属加里东期(426.5 Ma), 特别是基于岩相学研究在该岩脉中鉴定出岩浆成因的白钨矿, 说明南岭地区确实存在加里东期含钨花岗岩. 这项成果对于深入研究前燕山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以及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具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 同时也显示加里东期花岗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尤其是细晶岩或细粒花岗岩是进一步寻找加里东期含钨花岗岩和钨成矿作用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安徽铜陵新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产于晚石炭世黄龙组底部由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的部位.在层状矿体下盘围岩中发育细脉状、网脉状矿化.整合的层状硫化物矿体与下盘细脉-网脉状矿化共生是海底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体系对新桥矿床下盘矿化中黄铁矿进行定年,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319±13Ma(MSWD=16).该年龄与层状硫化物矿体的赋存层位基本吻合,为该矿床存在石炭纪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河台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台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产于糜梭岩之中。石英中包裹体成分及氢、氧和碳同位素研究揭示,成矿流体为雨水和变质流体的混合体,富硫和碳,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变质流体,成矿晚期有大量雨水参与;流体成分以 K~ 、Na~ 、HCO_3~-、SO_4~=、CO、CO_2、CH_4和水为主.硫、铅同位素研究揭明,金等成矿物质来源于云开群上亚群.结合地层中金丰度和区域性金分布研究得出,在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过程中,矿源层中金发生明显活化转移,并在构造扩容带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氯气泄漏量预测、对氨罐火灾爆炸伤害半径及损害等级划分,提出了较完整的液氨泄漏和氨罐爆炸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平山铜矿砷的赋存状态及矿石S、Pb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大平山铜矿矿石中砷元素主要以硫化物方式,呈毒砂和少量砷黝铜矿独立矿物赋存于矿石中.毒砂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他形粒状,赋存方式主要有:(1)以独立矿物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局部呈条带状和中等稠密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2)呈交代方式与黄铁矿和黄铜矿伴生于矿石中,毒砂形成一般晚于黄铁矿和黄铜矿;(3)有少数毒砂被晚期黄铜矿、黄铁矿晶体包裹.砷黝铜矿呈他形粒状与黄铁矿、黄铜矿和毒砂共生,往往交代黄铁矿和黄铜矿.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砷主要来自晚期岩浆热液,或可能来自晚期火山热液;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砷可能主要来自上地壳.  相似文献   
9.
乳山金矿床的成因机制——成矿流体和H,O,Sr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建平  胡凯  陆建军 《科学通报》1996,41(12):1119-1121
乳山金矿床位于胶东昆嵛山复式花岗岩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属石英脉型,其中Ⅱ号矿体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一条单脉型矿体。根据各种脉体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可将成矿作用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Ⅰ阶段为矿前期梳状乳白色石英脉;第Ⅱ阶段为成矿期多金属硫化物和菱铁矿石英脉;第Ⅲ阶段为矿后期杂色隐晶质石英脉.有些学者认为乳山金矿床是由花岗岩岩浆期后中温热液作用形成的。本文研究表明该矿床属大气降水成因。  相似文献   
10.
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黄铜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铜矿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含铜硫化物,矿石或尾矿中黄铜矿的风化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矿区重金属污染,细菌的参与可以改变黄铜矿的氧化分解行为.本文通过对比实验系统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对黄铜矿氧化分解的影响.利用等离子光谱仪(ICP-AES)、pH计、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拉曼光谱分别测定了实验溶液的成分变化以及黄铜矿表面沉淀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细菌对实验溶液的pH值、Eh值和黄铜矿的氧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随着反应的进行及细菌的生长,溶液的pH值呈下降趋势,Eh值呈上升趋势,H+和Cu2+离子浓度升高.实验表明,细菌是整个氧化过程的主导因素,反应初期,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溶液和黄铜矿中的Fe2+成Fe3+ 随着反应的进行和Fe3+的增多,在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Fe3+的共同作用下,黄铜矿被氧化,并可生成自然硫,自然硫进而被Acido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为SO42- Fe3+对黄铜矿的化学氧化作用和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持续进行,构成了黄铜矿的氧化过程.反应后期,Fe3+以次生沉淀形式覆盖在矿物表面,沉淀物对黄铜矿的溶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