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一山药名称的来由及其他 山药原名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D.batatas),是一种多年生的缠绕藤本植物,食用部分是薯蓣的地下肉质块茎.名字最初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薯蓣."后来由于受避讳的影响而名为山药.唐代的第十一代皇帝是代宗李豫,因"蓣""豫"同音,为避李豫讳,改薯蓣为薯药.至宋朝嘉祐八年四月,英宗(赵曙)即位,又由于"薯""曙"同音,为了避讳,人们又将薯药改称为山药.宋·高承<事物纪源>卷十:"山药,即本草所谓薯蓣者也.唐避代宗嫌名(按:唐代宗名豫),故民间呼薯药.至宋朝嘉祐八年四月,英宗即位,人避嫌讳,(按:宋英宗名曙)遂改曰山药,自此全失其本称矣."由此可见,山药之名完全是古代避讳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一山药名称的来由及其他 山药原名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D.batatas),是一种多年生的缠绕藤本植物,食用部分是薯蓣的地下肉质块茎。名字最初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薯蓣。”后来由于受避讳的影响而名为山药。唐代的第十一代皇帝是代宗李豫,因“蓣”“豫”同音,  相似文献   
4.
明清农书待访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上海等省市地方志所刊登的明清农书目录编辑而成。凡已为前人披露过的农书书目不计在内。共收录明清农书书目236种,包括综合、时令占候、农田水利、农具、土壤耕作、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竹木茶、植物保护、畜牧兽医、蚕桑、水产、食品加工、物产、农政农经、救荒赈灾、其他等17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