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假定氩-氢等离子体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状态,利用理想气体分子运动论和经典查普曼-恩斯科格( Chapman-Enskog)方法,在获取符合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实际工况的等离子体热力学和输运参数的基础上,基于FLUEN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添加电磁场相关的电流连续方程、安培定律等方程及洛伦兹力、焦耳热等源项,模拟研究氩氢摩尔比对等离子体放电特征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气压为8 kPa,工作电流150 A,氩氢摩尔比由3:1降至1:3时,等离子体最大流速由829 m· s-1增至1127 m·s-1,最高温度由20600 K逐渐降低至16800 K,电弧对基体的加热能力逐渐增强的同时使基体表面温度均匀性变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氩氢摩尔比为1:2时能获得适宜金刚石生长且相对均匀的基体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2.
对9条广东某野生动物急救中心死亡的巨蜥开展寄生虫调查,共发现4种线虫、1种蜱和1种绦虫。其中寄生于胃肠道的Kalicephalus schadi、K.guangdongens和Tanqua tiara的感染率分别为88.89%、55.56%和22.22%,感染强度分别为116(8~612)、23(8~49)和37(2~72);寄生于横膈膜、浆膜的双三齿丝虫(Diplotriana tricusp is)的感染率达66.67%,感染强度为7(2~11);外寄生虫巨蜥盲花蜱(Aponomma lucasi)的感染率为88.89%,感染强度为25(5~43);肠道绦虫(未定种)的感染率为55.56%,感染强度为88(1~26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