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红树林土壤中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龙海红树林区土壤中分离获得9株产脂肪酶的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别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库克菌属(Kocu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对9株细菌所产的脂肪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在25~35℃、最适作用pH值在8~10,其中L13菌株所产脂肪酶(L′13)具有适应温度和pH范围较广、对多种金属离子耐受性强、能有效降解不同底物等特点,在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淀粉酶筛选培养基平板从27个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筛选得到30个具有胞外淀粉酶活性的菌株.其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有22株.阳性细菌有8株.对这些细菌的基因组DNA进行ERIC—PCR和BOX—PCR扩增.指纹图谱显示大部分菌株均存在数目不等的各自独特的带型.各特异性扩增的主带型能重复稳定出现.比较两种引物的指纹图谱.显示ERIC—PCR比BOX—PCR具有较丰富的图谱多态性.对产生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学分析.30株细菌可分为10组.其中5株细菌分别独立成组.最多的第Ⅱ组包含有8株细菌.而在同一聚类组内的细菌可能是处于进化上亲缘关系较近的位置.研究显示,30株菌具有丰富的种属多样性.揭示了深海微生物资源的丰富和潜力.ERIC—PCR和BOX—PCR技术可用于对深海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丝球的生长特性,以及染料种类对其脱色特性的影响.以直接耐晒翠蓝FBL为处理对象,考察染料初始质量浓度、曲霉孢子投加量、pH值、无机盐质量分数、温度、C源和N源对黑曲霉的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对多种染料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直接耐晒翠蓝FBL的最佳脱色条件是: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低于100 mg·L-1、黑曲霉孢子投加量为2.5×104个·mL-1、染料培养基pH值为6、Nacl质量分数低于5%,培养温度在30~40℃之间,并需适量补充C源、N源.  相似文献   
4.
海洋有害赤潮调控功能菌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赤潮的微生物调控研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以菌治藻"的赤潮调控理念格外引人注目.先从国内外抑/杀藻菌及其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再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筛选获得的海洋抑/杀藻细菌,探讨该类菌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最后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新理念、新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海洋赤潮灾害的微生物调控、海洋微生物对海域生物生产力的调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趋势;展示了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对地球的巨大贡献.强调进一步开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从河水中驯化、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对染料苯胺蓝有降解能力的菌株WZR-B,该菌能以苯胺蓝为唯一碳源、能源生长.通过对菌株WZR-B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研究苯胺蓝的质量浓度、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该菌株生长,以及对降解苯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生长和脱色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合温度为30℃,苯胺蓝的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200 mg·L-1.此外,总有机碳(TOC)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苯胺蓝的脱色率可达83%,TOC去除率为80%以上,不仅能对苯胺蓝脱色,而且还能进行矿化降解.  相似文献   
7.
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发光细菌的生态分布与种类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海洋发光细菌的生态分布与种类组成,结果表明:该海区海水中发光细菌的数量波动范围为0.5~12.5CFU/ml,占总菌数的0.49%~14.67%,对所采得的共108个水样进行了发光菌数分析,其中有74个水样可检出发光细菌,占总水样数的68.7%,发光细菌在沉积物中的数量波动在0.188×10~3~2.25×10~3CFU/g之间,占总菌数的0.67%~9.44%,发光细菌由明亮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哈维氏发光细菌(Lu-cibacterium harveyi)、曼德帕母发光细菌(Photobacterium mandapamensis)和费氏发光细菌(Vibriofischeri)四个种组成,以P.phosphoreum为优势种,同时讨论了发光细菌的生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在上升流指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环境微生物技术在处理医院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医院污水,其中包含病原体等多种污染物,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目前对医院污水的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消毒三部分.通过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法等环境微生物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破坏病原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消毒效果.不同的处理工艺各有优缺,适合于不同规模的医院.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生态条件下,以贻贝为材料,用大肠埃希氏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污染,在5d内,分析细菌污染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贻贝的细菌污染非常迅速,最大的污染程度在其接触受污染海水后60min就出现,并维持这一水平至4h之久,随后,贻贝的污染则依不同细菌以不同速度下降,贻贝对不同细菌的捕获,富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粪链球菌的平均富集系数为33.2,大肠埃希氏菌为15.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6.1。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标志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ata)、小定鞭金藻(Prymnesium parvum)和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在模拟生态条件下对生活污水细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志星杆藻和小定鞭金藻对污水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ous aureus),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以及细菌总数有很大的加速死亡作用和协同抗菌作用。这种作用在实验前期更加突出。于24h,在含小定鞭金藻水样中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死亡率分别增加 19.35%和 15.29%,在含标志星杆藻水样中,分别增加 14.18%和 14.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