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领域中二氧化碳(CO2)地质埋存的关键问题,采用分子模拟手段(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密度泛函理论),对CO2在SiO2纳米狭缝中的吸附扩散行为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研究表明:在SiO2纳米狭缝中,CO2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强,且亲水性的SiO2纳米狭缝比亲油性SiO2纳米狭缝的CO2吸附量大;随着狭缝宽度的增加,CO2吸附和扩散能力也逐渐增强。此外,根据吸附能、吸附高度和电荷转移量等参数分析了CO2在不同润湿性SiO2表面吸附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为理解不同岩石物性的SiO2狭缝表面与CO2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见解,这对于解释CO2分子在盖层中的吸附机理以及在地层中的长期封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深层干热岩破碎效率,以干热岩地层常见岩性-花岗岩为研究对象,提出超高温条件下花岗岩力学性质演化规律研究。鉴于室内实验方法的局限性,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等研究方法,建立了高温花岗岩巴西圆盘劈裂数值模型,探究了硬质花岗岩在温度-压力联合作用下岩石应力场分布特征与扰动机制。研究发现:在单轴径向压缩载荷下,高温花岗岩各向应力分布受到显著扰动,岩石沿横轴拉伸应力、两端载荷施加位置附近压缩应力和剪切应力均显著减小,导致裂纹越容易扩展。温度越高,岩石损伤越明显,其岩石抗拉强度越低。研究结果揭示了温度作用下花岗岩力学性质演化规律,可为深层干热岩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TOUGH+软件架构,结合更为准确的物理性质计算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咸水层CO2封存的热-流耦合模拟方法,并使用固定应力分割迭代耦合模型将其与RGMS软件耦合,改进了热-流-固双向耦合模拟方法,建立了准确性更高的热-流-固迭代耦合模拟方法。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构建的地质模型,使用热-流与热-流-固迭代耦合方法模拟咸水层CO2溶解封存过程,研究了水气交替及间歇注入方案对CO2溶解量、孔隙压力和地层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流-固迭代耦合模拟能帮助设计更加合理的注入方案;仅用水气交替注入方式可提高CO2溶解量;间歇注入有助于孔隙压力与地层形变恢复。研究结果可为咸水层CO2溶解封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捕获和分离CO2,提出了一种电荷与应变协同调控的气体捕获和渗透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可逆性和动力学可控的优点。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了不同电荷密度和拉伸应变控制下的多孔g-C9N7纳米片对CO2捕获和渗透的影响规律。通过电荷调控策略,CO2分子渗透率高达5.94×107 GPU(即0.019 899 mol/(s·Pa·m2))。另外,CO2渗透率随拉伸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拉伸应变率为7.5%的g-C9N7薄膜的最大渗透率为3.61×107 GPU(即0.012 094 mol/(s ·Pa ·m2))。在此基础上,采用负电荷与应变工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二者的协同效应,在负电荷为1 e、拉伸应变率为3.0%的条件下,CO2渗透率达到3.18×107 GPU(即0.001 065 mol/(s ·Pa ·m2))。此时CO2渗透率是仅施加1 e时CO2渗透率的9倍,是仅添加3.0%应变率时CO2渗透率的8倍。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CO2捕获和分离高度可控的高性能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