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信息时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将发生许多改变.信息时代的公共建筑必须适应新的城市公共生活方式,从而具备新的建筑形态特征.本文从新的生活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着手,初步提出信息时代的公共建筑可能的空间形态变化,同时对新型公共建筑的发展趋势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照英国标准,对国产(P7301,大连)聚砜用于测量波长<330nm的紫外辐射计量的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其结果与国际上通用的美国(P1700,UCC)聚砜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国产聚砜用于计量波长<330nm的紫外辐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利用ANSYS对七个十字型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进行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比较了剪力墙截面高厚比变化时,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随高厚比的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有所提高,而延性先增加后降低,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该因素的影响.当剪力墙高厚比为6.6时,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均较好,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提高显著,延性系数达到最大,为实际工程的截面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而得出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的范畴是抽象思维网络的结,抓住这些结,对他们的准确涵义有一个明确的理解。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以及指标体系、变异和变量是统计学的基本范畴,也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文中分别利用8-羟基喹啉铝和聚乙烯咔唑作为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通过染料掺杂制得发绿光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最大发射峰位于491nm;驱动电压为22V时,发光亮度超过200cdm-2。另外,还讨论了器件发光光谱的电压效应,并测定了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电压曲线。通过对比器件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一周前后的发射光谱,发现器件的发光强度在保存一段时间后有较大的衰减,但其发光光谱的形状则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利用轮胎立体痕迹的三维模型进行定量化、自动化比较检验的可行性;方法 先利用打样膏制作轮胎压印痕迹,而后利用德国GOM三维量测系统采集轮胎压印痕迹的三维模型数据,并借助德国GOM公司的ATOS Inspect Suite 2020软件对三维模型数据进行重叠对齐比较检验;结果 来自轮胎相同部位压印痕迹的三维模型重叠对齐效果好,误差小,能够反映造痕体的同一性。来自轮胎不同部位压印痕迹的三维模型重叠对齐效果差,细节特征出现多处分离,差异大,能够反映不同造痕体的差异性;结论 利用德国GOM三维量测系统对轮胎压印痕迹进行定量化比较检验可行,且可实现自动化比较检验。  相似文献   
8.
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模型分析及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同步旋转坐标下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平均模型,提出该模型存在的谐振峰问题,并分析了阻尼电阻对系统谐振峰的影响,揭示了该模型的新特性。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传统的单闭环控制方案无法实现D轴与Q轴的解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方案。该方案的基本思想是:应用框图等效变换原理,逐步消除每个滤波器元件D轴与Q轴之间的耦合项,并将所有解耦项移至控制器之后,得到系统总的解耦表达式,实现D轴与Q轴的完全解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闭环控制方案相比,提出的控制方法能有效解决D轴与Q轴的耦合问题,实现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且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可为新能源并网逆变器的精准功率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指出Pant V最近给出的模糊度量空间中的两个公共不动点定理有错误.通过修改压缩条件,在模糊度量空间中建立几个新的公共不动点定理,改进并推广了Pant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东营凹陷胜坨和牛庄油田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分析 ,结合其构造发育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等的综合研究 ,探讨了东营凹陷油气成藏充注过程中油气运移的相态、运移通道及其成藏过程的脉动性和成藏的时间。首次在东营凹陷发现的沸腾包裹体说明了胜坨油田呈现“突发式”成藏的可能性和牛庄油田砂岩体油气充注“间歇性”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胜坨油田坨 76砂体油气充注的时间是东营末期至馆陶期 ,牛庄油田牛 2 1井区的油气充注时间是东营末期至现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