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动力分析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以扼要介绍工作[2]为中心,简要叙述了诊断分析的意义、起源和它的正确含义。强调指出,现代的诊断分析是一种狭义的动力分析,它的计算是以准确的观测和天气学分析为基础,计算结果也需要较准确的天气学、动力学的分析与判断。总之,它是广义动力分析的组成部分和基础。 [2]主要是利用较完全的ω方程,对于与7503号台风密切相关的“75.8”河南特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计算结果指出潜热释放是导致上升运动的最重要的物理过程。根据计算的ω和观测到的水平风场,分析了包括7503号台风和河南暴雨区在内的大范围三维流场及其变化。指出:由于北方弱冷空气和登陆的7503号台风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河南特大暴雨过程;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下,7503号台风的路径强度和结构相应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在于检验简单的正压模式是否适用于夏季低纬度小区域比较微弱等压面形势(?)的数值预报。个例计算结果,在适当的边界条件,时间与空间间隔下,虽然相关系数不大,但平均误差小,因此这种模式是可以提供参考性预报的。计算结果还指出,夏季低纬度正压模式用于700毫巴等压面并不比用于500毫巴等压面差,在同样格距,同样边界条件下,3小时中时差外延法,并不比6小时简单外延法的短期预报为好;200公里小格距也并不比400公里大格距为好。试验结果还指出要作比较正确的夏季低纬度等压面形势场的预报,由于无辐散层的倾斜,山地的影响,气压场及变化微弱,以及观测与分析的误差,如谋求准确的预报,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采用过于简化的模式,是不易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温的年日变化与土壤的导温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讨论各层土壤温度的分布,及其月平均值的年变化,与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变化,最后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土壤的导温率,并讨论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结果指出北京月平均地温年变化的振幅,在地面约为20℃,随深度迅速减小。在0.75米深度处,地温年振幅为地面振幅的一半。最高最低出现的月份,随深度都有落后现象。但落后的情况,两者并不相同。在25厘米下,各月月平均温度都高於0℃。 地温日变化振幅因天气情况不同,大有差别。根据某月观测纪录,最大达22.3℃,最小只1.5℃晴日远较阴雨日为大。振幅随深度减小,最高最低出现时间随深度的落后现象,晴日也较雨日为明显。 根据随深度振幅减小与位相落后计算得的导温率,因计算方法与天气情况不同,有相当大的变动范围。共平均值为。 0—1 厘米层 0.3×10~(-3)厘米~2/秒 1—10厘米层 1.2×10~(-3)厘米~2/秒 10厘米-1米层 4.0×10~(-3)厘米~2/秒 1—12米层 7.0×10~(-3)厘米~2/秒总平均值为5.0×10~(-3)厘米~2/秒。根据上述导温率的数值,以1厘米深的观测振幅为标准,所计算得的各深度振幅值,与实际观测值极为相近。  相似文献   
4.
引言解放以后,新中国的气象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台站网不断加密,天气预报业务日益扩大,这促使我国气象工作者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的天气、气候,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对东亚大气环流的特点有了认识,对于影响中国天气的一些系统活动情况有所了解,摸索出一些预报这些系统活动的方法,对于西藏高原在东亚大气环流以至在北牛球大气环流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对高原上的环流特点也有很多发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