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90年代南海海平面的上升趋势: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7年的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发现在1993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南海海平面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就整个海盆所估算的总体上升速率约1cm/a。海平面的上升在空间上并不均匀,在吕宋岛西侧的深水海盆处上升率高达2.7cm/a,在浅水陆架区上升率则多较低(甚至为负值)。认为所观测到的海平面快速上升是一种地区性现象,主要因南海上层变暖所至。分析表明同期南海上层水温的上升速率为0.15℃/a。分析还表明,所观测到的上升趋势主要是一种年代信号,可能与太平洋暖池海域的年代尺度变化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南海东北部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北部(16°~25°N, 112°~124°E)存在显著的障碍层分布. 障碍层发生概率秋季最大(45.7%), 夏季次之(31.1%), 春季最小(23.3%). 吕宋海峡及其以西的南海东北部中心海域(18°~22°N, 112°~120°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约为40.0%, 中国台湾海峡南端、台湾岛南端东西两侧、台湾岛以东(22°~24°N, 122°~124°E)和吕宋岛东北海域(18°~20°N, 122°~124°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分别为19.0%, 61.1%, 33.3%和80.0%; 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 层结机制和降水机制分别是南海东北部春季(特别是冬末春初)和夏、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TRMM卫星观测为后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热带东印度洋上层海洋孟加拉湾水(BBW)及阿拉伯海水(ASW)的季节分布,利用2003-2012年的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资料,依据温盐标准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显示,BBW在11月至次年3月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东南部海域,6-10月出现在苏门答腊岛外海及赤道海域,并持续至次年2月。ASW在5,6月及10月至次年1月沿赤道向东延伸最远,可至90°E以东海域,在多数月份(6月至次年4月)还出现在湾内。分析表明,BBW有3个出湾通道:11月至次年3月,东印度沿岸流及东北季风漂流是BBW从湾内进入阿拉伯海东南部海域的2个主要流路,6-10月,BBW通过湾口东侧的连续南向流输送至苏门答腊岛外海;ASW入侵湾内有2个路径:11月至次年4月,由赤道至湾口的连续北向流经湾口东侧进入湾内,6-9月ASW由西南季风漂流输运至湾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