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前言由中国科技大学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协作,自1976年用釹玻璃激光器,以能量密度81焦耳/cm~2輻照家蚕品种“东肥”的蚕蛹,获得变异,已培育到第八代,性状初步稳定,定名为“肥激”,1978年春用肥激与华五杂交,組成杂种,历年在全省飼养,証明抗逆性强,好养,高产。与現行的全国优良品种东肥×华合相比,令期相仿,平均单产提高8.1%,张种产值提高10.4%,茧层量提高11%,茧层率提高8%,担桑产值高13.8%,茧价提高11.5%。从形态上看,肥激皮色呈浅灰色,而原种东肥呈深灰色,也有明显变异。我們对肥激第七代进行了細胞学观察,发現后絲腺細胞增加20%左右,染色体畸变率提高近2倍,对肥激第八代的絲蛋白电泳表明,其带譜与东肥有明显差异,說明肥激已发生明显变异,正成为一个漸趋稳定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在改进家蚕染色体观察方法的基础上,首次以径率为参数进行了核型分析。将家蚕染色体分为三组;A组4对,B组12对,C组12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