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1年11月19日,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主办的"第2届北京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隆重召开(图1)。本论坛以建设北京地区科史哲专业学生的交流平台为宗旨,旨在打破科史哲(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学界较少交流、院校和专业之间互相隔阂的局面。让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师生汇聚一堂,增进了解。第一届会议于2010年在清华大学举办。本届会议除继承第一届由学生们自由组织、自主办会的特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进化与技术发展史之间建立类比的困难在于,生物进化所包含的变异的随机性、基因的实体性和物种的独立性这三个特点,是技术领域并不具备的.主流技术进化论者的策略是回避冲突,而本文引入斯蒂格勒,回归马克思的"器官类比",重新理解自然与技术的冲突.器官类比消弭了技术进化论面临的主要冲突,并把人这一物种的独特性突显出来.技术器...  相似文献   
3.
"突然演习悖论"又称"意外考试悖论"、"意外绞刑悖论"等,是一个著名的逻辑悖论,许多学术大家都对其有所讨论,但至今没有公认的消解方案。在对"突然演习悖论"的缘起做了简要叙述后,用非技术化的语言对此悖论及其改进和变种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分析,重审了可能导致悖论的推理前提和步骤,并提出了自己的尝试性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元宇宙”的概念包括“元”“宇宙”两层含义,前者是沉浸性或者说超脱性,后者是开放性或联通性。元宇宙有超越自身并反身自指的特性,这种特性蕴含在从岩洞壁画以来的技术史趋势之内。元宇宙不是虚拟现实,不能把沉浸性和逼真性混同。元宇宙并不追求逼近现实而是要超越现实。人们之所以会移居元宇宙正如人们之所以移居城市,并不是以新老环境相似为原因的。元宇宙是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学打破了物质与精神的二分法,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媒介技术环境本来就是现实与虚拟相交织的。人类通过技术革新不断重塑自己的环境,正如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元宇宙是信息革命所创造的新环境,新环境反过来为旧环境重塑秩序。区块链技术为元宇宙下的新秩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海德格尔究竟是否是技术悲观主义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分析:海德格尔确实认为由现代技术主宰的人类命运是不可能"克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悲观。海德格尔认为寻求对命运或对一切的"控制"恰恰是现代技术的弊病所在,关键不在于设计和掌控未来,而是在于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留出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相信并指出了解救的道路。技术是一种把事物带出场的解蔽方式,而现代技术的问题在于它的解蔽"不留余地"。解救的道路:诗歌、大地、艺术等等,其意义都是在间隙中开辟空间,为新时代的降临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natural history一般被翻译成“博物学”,文章从三方面论述应译为“自然史”。这一译名之争将远不止是文辞上的修订,更关涉对科学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诠释,提出史学传统与哲学传统相对,是以具体的、地方性的、体验性的的、记述的方式展开的,因此natural history仍然是一种史学。  相似文献   
7.
拉图尔自2000年后广泛参与气候与环境议题,但他并没有采取一般环境伦理学家"反人类中心主义"的讨论框架,而是引入"盖亚"的概念,对传统的自然观发起批判.拉图尔认为"自然"只是一个虚构概念而不是一个现成实体,"回归自然"之类的口号无益于促成积极行动.拉图尔号召用盖亚视角取代自然观,他认为盖亚理论的要害并不是把地球看作什么...  相似文献   
8.
从海德格尔究竟是否是技术悲观主义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分析:海德格尔确实认为由现代技术主宰的人类命运是不可能"克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悲观。海德格尔认为寻求对命运或对一切的"控制"恰恰是现代技术的弊病所在,关键不在于设计和掌控未来,而是在于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留出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相信并指出了解救的道路。技术是一种把事物带出场的解蔽方式,而现代技术的问题在于它的解蔽"不留余地"。解救的道路:诗歌、大地、艺术等等,其意义都是在间隙中开辟空间,为新时代的降临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