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功能评价是价值工程的重要部分。定性功能的数量评价是国内外价值工程界都在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目前已提出一些评价方法,但都有局限性。本文用模糊统计原理讨论了感觉评分的统计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定性功能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应用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着重阐述了日中机器翻译中可保留歧义关系(RSA)这一新概念及其处 理手法.所谓可保留歧义关系是指即使不消除原输入文中授受构造上的歧义 性也能生成反映原文意思的译文关系.具体而言,就是研究由并列助词[]、 连体助词[の]和名词构成的名词短语及由用言连体形构成的句子中授受构 造上的可保留歧义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方法.从技术论文 的2 919个句子中抽出了含有上述可保留歧义关系类型的句子806个进行了 翻译实验,正确率为97.7%.从而确认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高层建筑概念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层建筑方案概念设计阶段,同时考虑了建筑、结构、设备等多种因素,并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及MATLAB编程,对高层建筑概念设计进行优化.算法中的随机变权重因子可以更好地体现不同决策的侧重倾向,从而更好地符合实际需要.以高层办公建筑为例,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实施步骤,所得结果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质量分数的MgO烧结矿为原料,考察了MgO质量分数以及矿焦混装对熔化温度、熔化区间以及最大压差的影响,并对熔化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当烧结矿中MgO质量分数由1.3%增加至2.0%时,熔化开始温度基本不变,熔化终了温度升高,熔化区间(tD-tS)由156℃增加到207℃,最大压差Δp○max由10kPa增加到11kPa;当w(MgO)=2.0%,且烧结矿与矿焦混装时,熔化开始温度由1312℃增加到1324℃,熔化终了温度由1519℃降低到1480℃,熔化区间tD-tS由207℃降低到156℃,最大压差Δp○max由11kPa降低到7kPa,故使用矿焦混装可改善高炉熔滴性能.  相似文献   
5.
教学秘书队伍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是疏通各项教学工作的纽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教学秘书的角色及作用入手,分析伊犁师范学院教学秘书队伍现状,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意见,完善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使得日常教学管理更好更高效地运行,从而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对于可行域为有限集的模糊多目标规划问题,给出一个新解法──最小隶属度偏差法。并结合实例通过与“优序法”,“最短距离法”的对比分析,指出“优序法”的不足之处和新解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对应收帐款证券化融资的应收账款让售和应收账款抵借两个方面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凡文忌直而贵曲,散文尤甚,“曲”,即委婉曲折,起伏跌宕,与平垣直率,一览无余相对。“曲”,主要是对散文的语言和结构而言,其次也包括文气和风格。 怎样做到“曲”呢?我国古代许多文章理论家认为“转折”就是主要方法之一。因此,他们在评论前人或同辈的散文时,十分注重文章中的转折手法。谢叠山赞美韩愈《送董邵南序》说:“文章短而转折多气长者,此序是也。”张廉卿称赞韩愈《与孟尚书书》“转折有拨山之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二》)桐城派古文家高步瀛更是称道欧阳修的文章“一字百转,淋漓感慨,悲凉呜咽。” (《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六》)吴楚材、  相似文献   
9.
模糊多目标系统实用最优决策法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于可行域为有限集的模糊多目标系统的评价与决策问题,本文给出一个新解法─最小隶属度偏差法.并结合实例通过与“优序法”,“最短距离法”的对比分析,指出“优序法”的不足之处和新解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正>自人类诞生之日起,我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和认知。从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到航海家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从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测量了地球周长,到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了地幔和地壳的分界层,再到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了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这一次次的进步都让我们对脚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