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即无溶剂微波辅助-液相微萃取技术,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土壤中的滴滴涕残留进行了测定分析,同时对影响萃取效率的相关因素,如萃取溶剂的种类、微波辐射功率、萃取时间和pH等因素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优化条件为:萃取溶剂为正庚烷,微波辐射功率为120w,萃取时间为1rain,pH为5。在最优条件下,滴滴涕的检出限(S/N=3)为0.18μg/kg,定量限(S/N=10)为0.59μg/kg,实际土壤加标回收率87.34%~96.4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在5.75%~6.72%之间。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溶剂,快速,高效,选择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氯苯那敏和 β$C环糊精为研究对象 ,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它们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的结合常数。实验考察了氯苯那敏在不同pH的Na2 HPO4 介质中的伏安行为 ,发现吸附还原峰电流和峰电位随pH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证明H+ 离子参加了氯苯那敏的电极反应 ,并且pH为 4 .4 7时 ,氯苯那敏在 - 1 .337V有较敏锐的吸附还原波。利用β$C环糊精结合氯苯那敏后 ,其表观扩散系数的变化引起还原峰电流改变的原理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氯苯那敏与β$C环糊精的相互作用 ,测得它们的结合常数为 2 .83× 1 0 2 mol- 1·L。这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制了简易多维固体荧光试样架,通过转动样品旋转台,可改变激发光与样品间的夹角,获得更好的测量结果.对MCM-41和左氧氟沙星组装体LVFX/MCM-41的荧光测试表明,此简易试架可用于固体荧光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配位作用毛细管电泳为手段,采用非衍生直接紫外吸收检测,对板蓝根注射液中各组分进行分析.考察运行缓冲液的浓度和酸度、运行电压、进样时间以及毛细管内径等因素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运行缓冲液为30 mmol/L CuSO_4水溶液,pH=3.26,分离电压22 kV,位差进样40 S,毛细管内径50.0μm,检测波长254 nm,对其中含量最多的2种氨基酸--精氨酸和脯氨酸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考察其线性范围、检测限以及重现性.结果测得板蓝根注射液中精氨酸的含量为0.63 mmol/L,脯氨酸的含量为25.7 mmol/L.并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对天然产物板蓝根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测得其中精氨酸的质量分数为0.027,脯氨酸的质量分数为0.054.  相似文献   
5.
中药枳实与枳壳挥发油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实与枳壳挥发油,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对比分析.鉴定出枳实挥发油成分中的15个化合物,占提取所得挥发油总量的93.81%.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1.20%)、芳樟醇 (26.10%)、异松香烯 (7.32%)、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 (5.56%).鉴定出枳壳挥发油成分中的51个化合物,占提取所得挥发油总量的99.87%,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40.90%)、芳樟醇 (13.13%)、2-十一烷酮 (10.80%)、γ-松油烯 (8.66%).研究结果表明枳实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大部分相似,柠檬烯是枳实、枳壳具有理气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毛细管电泳峰漂移法测定了鱼腥草素钠(SH)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碱性缓冲液条件下的结合常数.用3种求解结合常数的方法,即双倒数法、y-倒数法、x-倒数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得的结合常数分别为4.072×104、3.845×104和3.791×104 L*mol-1.SH与HSA结合较强,结合比为1∶1 ,此结合参数为进一步研究SH在体内的运输、分布以及活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以氯苯那敏和β–环糊精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它们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的结合常数.实验考察了氯苯那敏在不同pH的Na2HPO4介质中的伏安行为,发现吸附还原峰电流和峰电位随pH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证明H+离子参加了氯苯那敏的电极反应,并且pH为4.47时,氯苯那敏在-1.337 V有较敏锐的吸附还原波.利用β–环糊精结合氯苯那敏后,其表观扩散系数的变化引起还原峰电流改变的原理,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氯苯那敏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测得它们的结合常数为2.83×102 mol-1*L.这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分子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10.
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研究了试验设计与优化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对广用的正交设计与新颖的均匀设计进行了初步比较,通过有关优化效率及试验次数的比较,指出两者各自的优缺点。作为一项方法或技术,试验设计与优化及其推广应用是项重要工作,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