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辛亥革命时期,蒋介石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光复杭州;二是暗杀陶成章。这两件事都与浙江有关,第一件大事,知者甚鲜;第二件大事,功乎?罪乎?众说纷云。“千秋功罪,谁人评说?”本文试图就蒋介石在辛亥革命时期所起的作用评述如下,以求教于海内识者。  相似文献   
2.
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后,曾多次指出:无产阶级只要稍为认真地提出革命的问题,就不能不提出农民问题,不能不提出与广大劳动农民结成坚固联盟、并使自己成为这个联盟的领导者的问题。列宁在1919年向东方各民族的共产主义者作报告时曾指出:“你们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一般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的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这是一个困难而特殊的任务,同时它又是特别崇高的任务,因为卷入斗争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战胜帝国主义的伟大民族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兵、商、学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族抗战。国民党接受团结抗日的主张,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4.
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正当北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在国民党中央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迁都之争”,挑起这场斗争的是蒋介石。“迁都之争”是国民党左派与蒋介石及其右派集团矛盾公开化的重要标志,是蒋介石分裂国民党准备反革命政变的一次失败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与终结。青年陈独秀参加了这场革命从准备到失败的全过程,特别对安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就陈独秀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作一概括的介绍与评述,以求教于识者。一、东渡日本,参加“青年会”,从改良主义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1879—1942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庆市)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早岁读书有声”,曾以县试第一名考取秀才。但,陈独秀从小就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叛逆者,十八岁,他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曾违心地赴南京应江南乡试。沿途,他亲眼目击了清政府统治下形形色色的怪现状,特别是腐败透顶的科举制度,终于使他从梦中惊醒过来,“觉昨非而今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