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近几十年浙江中部汛期降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浙中汛期降水进行预报建模。结果表明,浙中汛期降水多年平均呈现西多东少、南北多中间少的空间分布特征,6月降水为每年汛期降水的峰值;准9年振荡周期贯聋整个浙。中汛期降水历史序列,同时1967—1982年存在准4年振荡周期,而准5年振荡周期则从1978年持续至今;浙中汛期降水主要受南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系统扰动影响。且环流敏感区域数北半球多于南半球;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的预报模型降水回归值曲线与降水实测值曲线拟合效果较为理想,复相关系数达0.81,预报方程通过95%信度检验,并以2009年汛期降水进行模型适用性检验。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低温连阴雨(雪)天气,浙中地区也出现了罕见的大范围雨凇天气.此次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性天气在大气环流异常背景下发生:北半球经向环流特征明显:贝湖地区有阻高形势长时间维持;欧亚大陆中高维地区500 hPa 高度场西高东低,中低纬地区则表现出西低东高的特征,锋面在30°N附近较长时间维持.贝湖西南和蒙古国西部地区是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冷空气源地.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通过500~850 hPa之间的水汽通道向华东地区输送,850 hPa左右的水汽辐合及大气运动上升区的配合使浙中地区出现降雨(雪)天气.700~850 hPa逆温层的存在和接近O°C的地表温度为雨凇结成提供了温度条件.边界层内局地气象条件表现出的低温、高湿和小风速特征有利于雨凇的维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