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澄湖隧道基坑工程具有土方开挖量大、地质条件差以及所处位置特殊,紧靠京沪高铁丹昆特大桥的特点,严重影响基坑开挖安全和开挖进度。工程设计采用分级放坡开挖,边坡采用网喷+土钉联合支护结合井点降水的开挖支护方案。针对基坑稳定问题,采用理正岩土软件对基坑边坡两个典型断面的整体稳定性、抗隆起稳定性和抗突涌稳定性进行验算。同时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边坡变形、塑性区开展等结果进行计算,验证了基坑施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连盐高速低路堤,对路堤进行了动应力、振动响应等现场测试,分析了路基中附加动应力及振动位移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应力控制的室内动三轴试验,采用一定的动应力频率、不同的循环应力比来模拟交通荷载,研究了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连盐高速公路饱和软粘土的轴向累计应变、孔隙水压力和轴向周期应变软化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路堤中动应力和振动位移随行车速度和车重的增加而增加,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影响深度达2.5 m;原状土的临界循环应力比远大于重塑土,承受循环应力能力高于重塑土.因此,要加强浅层路基强度,同时要减少对底部下卧层软粘土的扰动.其结果可为在软土地基上设计和施工低路堤高速公路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跨线桥墩柱偏移的原因,提出了偏移墩柱的处治措施.首先,通过现场实测揭示了邻近路基墩柱的变位性状,采用低应变动测评测了桥墩桩身损伤情况,并基于场区地基软土性状分析,指出邻近路基堆载是引起墩柱偏移的根本原因.然后,基于应变楔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以桩顶位移为计算控制条件的桩身受力分析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根据各桥墩支座偏位量情况,结合桩身受力验算与Bozozuk分析评价标准,对支座位移不大于50 mm的墩柱采用平衡堆载的处治方法;对支座位移大于50 mm的墩柱采用桩基顶推联合墩柱牵引的纠偏处治措施.结果表明,处治后墩柱支座偏移量分别降低了10.7%~43.7%和79.7%~100%,处治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粉煤灰的强度、变形及稳定性,以及加筋粉煤灰的力学特性。提出 压实粉煤灰本构关系接近邓肯E-B模型,并求出了模型参数,还成功地采用了一双曲线模型模拟了筋带与粉煤灰接触面的剪切滑移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道路底基层中磷石膏-石灰二灰土再生试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建设中过量使用磷石膏并引发工程病害的问题,进行了既有富含磷石膏二灰土底基层的改良再生研究.在室内试验基础上,结合现场试验,提出了既有二灰土混合料改良再生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既有富含磷石膏二灰土混合料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石灰和粉煤灰,改良再生后满足道路底基层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要求.既有二灰土混合料仍然具有很强的膨胀性,改良再生后的无荷膨胀率由原来的40%左右降低到9%以下,将组合配比6.5%L+20%F+73.5%H应用于全线道路底基层改良再生施工,路用性能检测结果和道路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强夯加固饱和土地基的机理,依托一工程实例,以及强夯效果检测的实测数据,系统研究了饱和粘性土地基强夯后的强度特征,在强夯检验中,采用了原位和室内试验测定强夯后土的强度和压缩性,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原位试验指标的随机特性采用左截尾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根据结构可靠性分析原理成功地提出了地基土失效点概率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强夯加固效果的综合评定,最后,对强夯加固饱和土地基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强夯地基强度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即时效性这一新的领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群桩加筋效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Poulos的弹性理论法推广到对群桩进行整体分析,群桩中每根桩的形状和荷载可以互不相同.对2根桩的分析表明,受荷桩使其邻桩的桩身产生了附加轴应力及附加剪应力,桩对土的加筋效应就是通过附加剪应力发生的.对群桩的分析表明,其他桩的加筋效应使受荷桩的沉降产生了折减,当桩土模量比和桩间距较小时,忽略桩的加筋效应会对群桩分析带来很大的误差.对群桩内的应力分布分析表明,与单桩相比,由于桩的加筋效应,使得群桩能够把较多的荷载直接传递到桩端平面.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单元分析的数学方法,应用弹性非线性岩土模型,成功地对一加筋粉煤灰支挡结构力学性状进行了分析,计算过程模拟了逐层施工,数值计算结果与原位测试基本一致,并为加筋土技术应用于大型、重要工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在软土地基排水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PVDs在液化地基处理和污染地基处置领域中尝试性的应用,根据单元井的固结理论,简要讨论了PVDs的井阻和涂抹作用,以及指标的测定,根据对工程实例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PVDs的影响因素,结构可靠性设计的思想应用于饱和土的PVDs排水固结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靠性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PVDs软基固结仅对水平固结系数高敏感,基于这一概念讨论了简化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路堤下长江漫滩相沉积土的工程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漫滩典型沉积土的薄壁样,通过一系列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利用固有压缩曲线(ICL)作为描述原状土压缩特性的基准框架,探讨了该区域土层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长江漫滩相天然沉积软土具有强结构性.根据结构性土的孔隙比e由固有孔隙比er与附加孔隙比es所组成,且在屈服后阶段,es与固结压力óv'成反比关系,及屈服前零压缩的理想状态,确定了原位屈服应力与原位压缩曲线.结合CPTU原位测试结果,从天然压缩特性和固结性状方面,分析得出了在低路堤结构下,附加应力未达到原位结构屈服应力,地基处于屈服前状态,长江漫滩相沉积土平均固结指标较大,地基沉降稳定快.为充分利用天然沉积土的结构强度,地基处理适宜浅层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