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甘肃省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尤为频繁,县及其以上城镇受灾面达59.3%,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为减轻和避免小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应在小城镇选址及规划阶段加强地质环境及灾害危险性的勘查,采取合理的避让措施,并加强开发建设项目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同时结合小城镇建设进行地质灾害开发性治理.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镇地质灾害防灾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甘肃省城镇地质灾害统计调查资料,建立了甘肃省城镇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省地质灾害图形显示、统计、查询、编辑等功能,初步进行了有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空间分析,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在防灾规划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惠宁输油管沿线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惠宁输油管线受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数量多、规律性强,主要归结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植被、降水与地下水、人为活动的影响.②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地面沉陷、坡面冲刷、崩坍、坍塌、滑坡、侵蚀等.③地质灾害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分为4大区:地面侵蚀与水土流失区;沟谷冲刷区;河床下切与塌岸区和强烈侧蚀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泥石流堆积区单期和多期粒度分布及其关系,通过现场调查和颗粒分析试验,采用统计法分析泥石流堆积区形态特征、平面和垂向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泥石流堆积区呈中间高两侧低,横轴与纵轴长度基本一致;平面上纵向从沟口到堆积扇前缘粒径逐渐增大,曲线范围峰值粒径百分含量中轴线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中轴线粒径集中性强;平面上横向从沟口到堆积扇前缘粒径呈增大的趋势,曲线范围峰值逐渐变大,曲线范围峰值粒径百分含量逐渐增加,堆积区中部粒径集中性强;垂向上自上而下厚度逐渐增大,粒径曲线范围峰值主要为10~20 mm,具有较好的集中性。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和泥石流防治规划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城市GSM 900M/DCS 1800M双频网切换规模数量的不断增加,笔者认为,适时地引入GSM 900M/DCS 1800M小区分层网络,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双频网之间话务分担,而且可以提高网络容量,减少网内频率干扰。  相似文献   
6.
王健平  白晓华 《甘肃科技》2009,25(21):34-36
以TM数据为基础资料,结合SPOT图像及航片、地形图、地质图,建立了滑坡遥感解译标志,对甘肃东部滑坡进行了遥感调查,分析了滑坡分布特征,将滑坡分为两大区八小区,根据滑坡的密度、规模、危害程度,对以上地区进行了危害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材料的失稳断裂破坏一直是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对岩石进行平面应变、常规三轴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分叉理论对岩石在断裂失稳过程中的局部化分叉进行了研究。根据许多岩石工程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的实际情况,自行研制了岩石平面应变仪,进行岩石平面应变实验,并将平面应变实验结果和常规三轴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为研究岩石材料弹性模量的应力敏感性,进行不同围压和不同应力水平下岩石的加卸荷循环实验;根据岩石的平面应变和常规三轴实验结果.建立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非关联弹塑性本构模型,应用变形分又理论的声张量法推导了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分叉条件。  相似文献   
8.
物理化学实验中温度测控的教学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典型温度测量及控制方法,通过温度测量及控制方法的原理分析、工程应用中温度测量和控制方案制订与实施,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现代企业现场管理及过程控制思想的介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利用合理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水资源缺乏和污染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中试将中美两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做出有建设性的比较,以期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合理途径,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崆峒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界的过渡区域,强烈的新构造活动控制了该区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区内整体呈现为断块差异抬升,夷平面及河流阶地发育,反映了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阶段性及不均匀性.文章对崆峒山地区新构造特征、层状地貌、地貌演化及动力学背景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针对新构造运动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