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引言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调整交通结构,实现公交优先,提高城市交通集约化程度是全社会的共识。为此,许多城市开辟了公交专用道,为公交优先提供路权保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城市道路资源有限,难以兼顾公交与社会车辆的道路需求,且多数建成区路网格局已基本成型,具备开辟公交专用道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GIS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河北理工学院的管理建设为切入点,研究一种高效科学的可视化管理系统,探讨高校的高效科学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煤的变质程度与煤层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近期许多中一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出现CO长期超标,但煤层未曾出现自然发火的现象,进行了煤的变质程度对吸附CO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测定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组分数据及其在30℃下对CO的等温吸附数据,利用Mathematic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出在不同压力下,中一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对CO吸附量最大,为进一步研究煤层中一氧化碳赋存机理提供了依据,进而可减少不必要的自然发火预防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煤机外喷雾、液压支架喷雾、转载点喷雾和风流净化水幕的联合改造,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面粉尘含量,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其对于实现工作面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6月国内发生的煤矿死亡事故进行了统计,从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时间规律、地域统计、事故发生的原因等方面,分析了煤矿事故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介绍了煤矿事故的特殊性和危害性,分析结果对提高煤矿事故的预防预测技术、制定完善的事故防范对策和应急处理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埋藏深、低透气性、动力现象显著煤层工作面的瓦斯预抽效果,对工作面瓦斯抽放新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矿山压办分布规律和工作面前方煤体受采动影响卸压后透气性显著提高、煤层压力显著降低的特点,研究了卸压区短孔瓦斯抽放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抽放技术可行、系统可靠,能有效提高超前排放钻孔瓦斯排放效果、显著降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这对解决低透气性、高地应力煤层的快速、安全掘进和生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层中CO吸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nguuir方程是由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在理论上,煤层吸附CO不符合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温度较低时,由于煤层吸附CO得到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1类吸附等温线,所以吸附CO的量可以用Langmuir方程计算;温度较高时,吸附CO的量与煤层压力呈线性关系。煤层中CO吸附模型的确定可以提高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一氧化碳在煤层中的赋存机理提供了依据,减少不必要的自然发火预防措施的实施,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型大孔弱碱树脂ND-600、20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和D301大孔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副产盐酸中的铁离子有效去除,提高盐酸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ND-600对副产盐酸中铁离子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同时得到:随着盐酸的浓度提高,对铁离子交换能力逐渐提高;最佳动态实验的流速为10 BV/h,最大交换量为40BV;确定反洗液的流速为1 BV/h,同时测定脱附液了PH值,脱附液仍然具有使用价值。原副产盐酸中铁离子浓度约为76 mg/L,经ND-600树脂处理后,精制盐酸中的铁离子浓度为3 mg/L,去除率达到96.1%,达到了食用盐酸使用标准;该工艺实现了副产盐酸与资源化的有机结合,对副产盐酸的清洁生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CO气体在煤体中的扩散模式和微观机理,得出在煤体中存在菲克型扩散、诺森扩散、过渡型扩散、表面扩散和晶体扩散几种扩散模式。从微观上看,影响CO气体在煤层中扩散的主要因素是CO气体的平均自由程和煤不同尺寸微孔隙的分布情况。根据分子运动论,从微观上讨论了压强和温度增强CO气体在煤层微孔隙中扩散能力的机理。根据不同孔隙分布的煤层,结合河北省部分煤矿煤样的孔隙分布实测数据,探讨了各种扩散模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江苏读者姜荣来信询问:前不久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了“复兴历史丝绸之路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与原来曾提过的“欧亚运输走廊”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远离丝绸之路的美国也派人参加会议?我们请两位专家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