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泥质冲积河流及河口泥沙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数学模型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一样,都是以现场实际资料为基础的,一些物理过程比较清楚的现象,都能进行模拟,并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解算。由于数学模型方法在一些方面具备独特的许多优点,因此配合物理模型,在解决工程泥沙问题中,它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泥质河口泥沙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以泥质冲积河流动力学规律为基础,针对河口动力因素的特点所建立的包括三个主要方程式,两个辅助方程和一个床面稳定边界条件的理论体系。在解工程泥沙问题中,结合实际问题的性质和可能提供资料的情况,提出和引用以下三种模型试验方法。(一)理论模型法:针对非恒定非均匀水流(包括分岔河流及波浪影响)的非平衡挟沙问题。模型结合水力泥沙因素的边界条件,联解五个方程式。在水力计算中,采用矩形模化断面和不等距偏心插值的特征线差分格式。在泥沙计算中。利用水力规律,并在建立泥沙“运载”因素概念基础上,进行挟沙过程和河床演变的计算。(二)变通模型法(一):在难于确切提供挟沙过程边界条件的情况下,针对一些水力泥沙因素变化较缓慢的河口地区,可以采用变通模型法(一),在这一近似模型法中,采用平衡挟沙的观点,因而不再需要提供挟沙过程的边界条件,在模型试验中,可以不用方程式(5),只需联解四个方程式(1)、(2)、(3)、(4)。(三)变通模型法(二)(或称“半潮平均”模型法):方法的实质是将变通模型法(一)中的泥沙时间步长△T加大,使之接近潮段(涨潮段或落潮段)历时,因此在模型试验中,可以将方程(1)、(2)简化为恒定均匀流方程,并将涨落潮段分开计算。  相似文献   
3.
王尚毅 《科学通报》1979,24(9):410-410
一、挟沙明流中泥沙的有效悬浮功概念 图1所示,为一平衡挟沙明流。A点上单位体积内泥沙淹没重量为(γ_s—γ_w)·C,其中γ_s、γ_w——泥沙及清水的比重;C——含沙量(相对体积比)。从统计特性上分析,这些泥沙随水流下行,一秒钟后到达A′点(该点相应位置与A点一致)。  相似文献   
4.
研究挟沙明流的流速分布规律,是探索河床演变规律的基本课题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现实意义。实践表明,挟沙明流中沿水深的流速分布近似满足半对数分布规律,在公式中,卡门系数K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探索K值的变化规律,前人曾作了大量的研完工作[3、4、5、8、11、12、13、15]。影响K值变化的因素,除了悬移质的殊性之外,还应有水流的底态条件。在研究悬移质特性对K值的变化规律影响时,从试验条件的控制方面,前人曾想过办法,意图摆脱水流底态的影响,但是由于问题非常复杂,并没有完全达到研究者的目的。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不舍悬移质的动床模型,从挟沙明流中的能量平衡出发,结合泥沙的有效悬浮功原理[7,22],通过分析得出,挟沙明流主流区卡门系数k值的计算公式为■式中,等号右边第一项,代表水流底态条件对k值的影响部分;第二项是悬移质特性对k值的影响部分。结合现有的室内和天然河渠资料分析,初步确定了系数β_*和k_w值的变化规律和数值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