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交错立方体中引入限制故障顶点集的概念,证明了当n≥3时,交错立方体中基于限制故障顶点集的限制连通度为2n-2,这一结果几乎是交错立方体上传统连通度的两倍;然后提出了基于该情形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F|┐n~3)的容错单播算法,并证明了在最坏情形下,该算法构造出的无故障路径的最长路径长度的上界为5m+n-1,其中m=「log|F|┐;进一步利用上述算法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2.
王喜  曹云  赵胜利 《科技信息》2012,(15):83-84
本文主要介绍了为了减小高程归化与投影变形产生的影响,建立独立坐标系的方法,使在实际工程放样中计算出来的长度不需要做任何改算。  相似文献   
3.
依据系统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按照产业关联、系统关联和过程关联的思想,采用投入产出关联模型计算了河南省投入产出关联系数以及感应指数和影响指数,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的投入产出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市、县及乡镇三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及地形条件因素,基于包含乡村道的交通网络数据集,应用成本距离分析方法计算各级行政区可达性,揭示不同尺度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可达性总体格局大致相同.内部时间圈以中低可达性为主,外部时间圈以中高可达性为主.可达性值由内向外逐渐递减,呈现较明显的圈层分布,且时段越长,圈层分布越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核心增长极——中原城市群以及纵向京港澳高速和横向连霍高速交通轴线沿线地区.低值区环绕在河南省周边区域,尤其以西南部、东南部和东部分布最为集中.②分析单元越小,时段越短,内部可达性的空间异质性越明显.高可达值集聚的中原城市群内部既有中可达值区,亦存在低可达值区.乡级0.5、1.0h时段呈现更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主要围绕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宁洛高速、沪陕高速、大广高速以及济广高速等主要交通轴线沿线高度集聚.③分析单元越小,时段越长,空间自相关程度愈发显著,可达性在空间上集聚越明显.HH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以及京港澳高速和连霍高速交通轴线沿线地区.  相似文献   
5.
选取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物种丰富度、外来物种入侵度5个评价指标,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河南省伊洛河流域13个县区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系统掌握伊洛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现状,为管理部门制定有效保护策略提供决策依据,并且进一步检验环保部已建立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流域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2882种;各类脊椎动物514种;自然分布的生态系统类型114种;中国特有物种1 107种;受威胁物种252种;外来入侵植物53种.上游卢氏、嵩县和栾川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为"高",中游的洛宁、宜阳、伊川为"中",而下游7个县区生物多样性均为"一般".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地域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分析氧、氮分子的运动速率及其在梯度磁场中的受力,从理论上分析计算了磁场参数与富氧效果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欲达到较好的富氧效果,需要极大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梯度乘积,这是很难实现的.对影响富氧效果因素的分析表明,欲提高富氧效果,降低压力很有必要,所以应进一步研究降低压力对富氧效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U2nRNA基因的保守性和结构特点设计引物,通过PCR法扩增U2snRNA连锁基因间区的DNA片段并进行顺序分析,证实在水稻中至少存在一组U2snRNA连锁基因。对水稻总DNA的PCR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中可能还存在其他形式的连锁基因。PCR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结构保守基因的连锁分析中。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入侵检测系统snort下BM和Wu-Manber两个模式匹配算法的研究,然后对其分别改进,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的算法提高了匹配效率,减少了存储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LMDI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003—2012年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是中原经济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处于快速工业化的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排放的增长,同时,人口增长对碳排放增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的改善(碳排放系数降低)对碳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及方向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资源环境、城镇化、区域发展战略等对碳排放变化也有较大影响.以上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