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镍-铜合金的磁性研究中发现按镍原子数均分的平均原子磁矩μ(Ni)(假定μ(Cu)=0)与合金中铜的含量aCu有着直线关系。按合金中所有原子均分所得到的平均原子磁矩不具有这种直线关系,对历史上各种镍-铜合金的电子结构分析之后,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镍-铜合金的电子结构当铜含量范围在0≤a≤0.6时。它为(Ni)(3d↑)5 (3d↓)4(?)4 a (Ni-Cu) 4S(?)(1-a) a3 (Cu) (3d↑)5 (3d↓)5。当铜含量范围在0.6≤a≤1时,为(Ni-Cu)(3d↑)5(3d↓)5(4s)a。除了磁性以外,我们还对电子结构与镍-铜合金的其它理性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外斯的唯象理论,导出了添加元素提高热敏磁性合金Bm-T曲线陡度所应满足的必要条件:(ISB(O))/(ISA(O))(TCA/TCB)~(1/2) >1。根据添加元素使合金的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变化的各种效应,可将它们分成六种类型。应用这种分类方法分析了面心立方结构范围内的铁-镍合金。结果指出铁在此范围内显示出四种不同的磁性效应。本研究还指出:锰加入镍-铜系中提高三元合金Bm-T曲线的陡度;并且铜和锰对镍的磁性的影响具有各自原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