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沙晓毅 《奇闻怪事》2011,(11):44-46
幼儿“攻击性”行为,一般是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进行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其实质是自我中心。小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不完全,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攻击性行为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本文试图通过个案分析研究来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原因,揭示其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矫正方法,以期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