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正>本文介绍了适应性育种的方法和程序,并根据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油橄榄实生选择二十年的工作,提出了油橄榄适应性育种中抗寒性,丰产性和果实品质等三方面的选育指标,研讨了经济性状早期鉴定中的若干问题——叶片形态和电阻值的变化规律与抗寒性的关系,枝叶形态与耐涝性的关系,主干粗度和树冠结构与丰产的关系,叶形指数与果实品质指数的关系等,以便为提高选育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橄榄油质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报导了1977、1978年对昆明、重庆、城固、南京等地43个橄榄油样研究的结果。 1.研究表明我国各地所产橄榄油其理化特性与国际橄榄油协会通过的标准方案基本相符,比重在其所指明的范围之内,折光指数和皂化值略高,酸值和碘值较低。 2.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国产橄榄油在脂肪酸组成上脂肪酸的种类与国际标准没有不同,但所占的比例略有变化。我国橄榄油中饱和脂肪酸较国际标准为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各种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亚油酸均有上升的趋势,而油酸则下降。另外,在品种间脂肪酸组成也有变化,这种变化趋势常常是棕榈酸含量的增高伴随着油酸含量的降低和亚油酸含量的升高。 3.不同地区所产的橄榄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我们分析的结果,发现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与果实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气温有密切关系,即气温愈高,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愈高,而油酸含量则愈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