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研究生阶段,由于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有的学生专业跨度甚至很大,以致他们在一些专业课的起点不同,这就给教师授课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使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学生不感到无趣,又能使基础较弱的学生以一种较容易的方式接受新的知识。本文以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有机污染化学”的讲授为例,对用交互式教学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毕二平  刘若鹏  刘菲  何江涛 《科技信息》2010,(21):I0026-I0026
在“水文地质学基础”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研讨式教学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用科研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研讨式的课堂教与学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结果表明,这种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准确估算有机污染物的有机碳-水分配系数(Koc)对评价其环境归宿具有重要意义。广泛收集了文献中烷烃、醇类、胺类、苯酚类、卤代苯、多环芳烃及农药等十多类有机化合物(共214种)的实测lgKoc数据与分子结构参数(E、S、A、B、V),将数据集随机分为建模组与验证组。对建模组171种化合物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估算lgKoc的线性自由能模型(LFER)。模型的内部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残差呈正态分布,留多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95,均方根误差为0.29,模型的显著性和稳定性较好。利用验证组43种化合物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验证组化合物的实测值与预测值标准误差为0.26,证实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LFER模型,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分析了有机物的吸附机理。空穴作用和色散作用是疏水性化合物被吸附的主要驱动力,空穴作用和氢键作用在极性化合物分配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