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前言江静波等自1961年陆续发现在我国有一株形态特异的间日疟原虫,经反复研究至1965年定为一新亚种,并命名为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Plasmodium vivax multinucl-eatum),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此后各地相继有类似本疟原虫的发现(张绍武,1965;四川地区五二三中药三组,1975;宜宾地区卫生防疫站,1976;张奎等;陕西省卫生防疫站,1978;彭德华等,).但对于本虫的分类地位问题,各家意见不一,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2.
江静波教授,1919年生于福建省永定县.早年在福建漳州、厦门读中学,抗战期间曾赴新嘉坡从事教育和新闻工作.1941年回国就读于协和大学.毕业后考入岭南大学研究院,在陈心陶教授指导下攻读寄生虫学并兼任助教.1948年获硕士学位,成绩优秀,被选为斐陶斐励学会(金锁匙学会)会员,应聘为岭南大学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3.
威廉·特拉格(William Trager)是国际著名的寄生虫学家和原虫学家。他在1941年发表的“特拉格鹇疟原虫培养技术”(Trager's Technic for P. lophurae)被认为是现代疟原虫培养法的开端。 1976年特拉格与詹森(J.B.Jensen)合作研究恶性疟原虫(P.folciparum)体外连续培养成功。这一成就很快就被西方学者认为是疟原虫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它第一次使我们从事对人疟原虫的许多方面的研究摆脱了对人体的感染或夜猴的依赖。联合国卫生组织为此于1977年在特拉格教授所在的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召开现场会议,推广他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