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进一步优化本科物理化学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与表征”,在改良胶溶法的基础上建立L31(55)正交试验,探究了HCl用量、离心操作(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离心后取样高度)等因素对所制备Fe(OH)3胶体粒径分布、ζ-电位等的影响.研究发现:离心并分段取样表征的操作可有效分离不同尺寸的胶体并降低胶体的分散程度;随着HCl用量增加,成胶原理经历传统碱式胶溶法-改良胶溶法-水解法变化过程,并阐明改良胶溶法下胶体的形成机理为酸性环境下H+、Cl-共同影响达到平衡的缓冲体系胶体形态.该文还进一步优化了Fe(OH)3胶体的制备与后处理条件:HCl用量7.5~9 mmol (约为Fe(OH)3当量的1~1.2倍)、离心转速约8 000 rpm (最大离心力约8 890×g)、离心时间5~10 min、取样高度2~3 cm,以及稀释10倍并超声助分散操作.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实验所得胶体均一性高、性质稳定,验证实验测得粒径2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