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贤伟 《科技信息》2010,(2):331-332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时期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本文论述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也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在离开体育课堂之后仍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增进健康,发展身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和筛选优良马尾松种质资源,对3块已达主伐年龄(27、28、29 a)的马尾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生长及形质性状进行分析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各子代测定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受中度或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具有很强的家系及家系内单株选择潜力; 遗传和表型变异系数以材积最大,胸径居中,树高较小。性状间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材积之间呈强度遗传和表型正相关关系,冠幅、枝下高与各生长性状间呈中等偏上的正相关。利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出21个马尾松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4.05 m、17.07 cm和0.157 6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65%、12.33%和39.21%。利用家系-单株联合选择法评选出54个优良单株,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达到15.53 m、24.98 cm和0.341 4 m3,平均遗传增益为13.61%、44.95%和164.98%。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马尾松种子园定向培育供应良种,也可用于选择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网袋法对台湾桤木与黑麦草复合模式下的细根和草根分解及养分释放进行了为期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直径0~1 mm、1~2 mm、0~2 mm台湾桤木细根、黑麦草草根、混合根(台湾桤木0~2 mm细根与草根质量比1∶1混合)的干质量残留率分别为39.47%、32.23%、37.11%、16.93%、24.05%,应用Olson指数方程模拟细根和草根的分解过程,拟合程度较好(p<0.01)。分解初期细根N、P、Ca的浓度存在上升趋势,K浓度则明显下降,Mg浓度变化平稳,草根和混合根N、K浓度变化趋势与细根的相同,其余的养分浓度与细根的浓度表现出不同规律。细根和草根分解过程中K、Mg、P的残留率与其干质量残留率变化相似,而N、Ca的残留率下降则较平缓;元素释放速率以K最快,其次为Mg、P、N,Ca最慢。混合处理的分解速率和N、P、K、Ca释放率介于单独分解的0~2 mm细根和草根相应释放率之间,而Mg释放率则大于单独分解的0~2 mm细根和草根的释放率。  相似文献   
4.
《土壤侵蚀原理》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文中基于农业院校的性质及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优化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通过教学改革,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大茅坪国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采伐方式:目标树经营(目标树数量0、100、167、233、300株/hm2)和基于目标树采伐蓄积强度设置相对应的传统抚育间伐(折算为0%、8.6%、16.1%、24.0%、29.2%),将目标树经营和传统抚育间伐中采伐强度为0株/hm2合并记为CK。采用基于Voronoi图的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竞争指数)和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评价。【结果】两种采伐方式对林分混交度的影响有差别,具体为:目标树经营下,林分混交度呈上升趋势,而传统抚育间伐无显著变化。两种采伐实施后,林分角尺度表现为显著增加的趋势,但林分仍处于均匀分布格局,目标树经营相较于传统抚育经营,林分随机分布比例提升相对较高,林分大小比数无显著变化。两种采伐方式均能提高林分开敞度,且随采伐强度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同一采伐强度下,开敞度值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受到重视,保护现有人工林碳贮量以及开展科学的森林经营活动,已成为改善林分结构,增强陆地碳汇的重要措施。【方法】以川东华蓥33年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3种目标树密度(H1.100;H2.150;H3.200株/hm2)经营方式,研究目标树经营后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变化。 【结果】与对照林分相比较,目标树经营后乔木层(各器官)、林下层贮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处理间土壤层碳贮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目标树经营后乔木层碳贮量生长量分别为15.65%、18.70%、16.59%,均高于HCK(对照林)的13.4%;目标树干、枝、叶、根和全株碳贮量生长量平均值较一般树高出66.04%、51.25%、52.09%、48.81%和38.67%,各器官碳贮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根系>树枝>树叶;林下层碳贮量变化除草本层为H2>H3>H1>HCK,其余层次皆为H3>H2>H1>HCK;土壤层碳贮量为244.86 t/hm2,占林分总碳贮量76.44%,但土壤表层(0~5cm)碳贮量占土壤层(0~40 cm)的45.52%,并呈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的趋势;马尾松林碳库空间分布为土壤层(0~40 cm)>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粗木残体层。【结论】目标树经营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且经营密度为150株/hm2的马尾松林碳贮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模式A)和台湾桤木+自然杂草(模式B)两种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了两模式下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和自然杂草根际与非根际土的全氮、速效氮、铵态氮及其pH。结果表明:①两种模式下,根际养分均高于非根际养分,表现出明显的正根际效应和强烈的富集作用,在采样月根际土与非根际土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是从年平均来看并没有差异; ②A模式台湾桤木根际土(AAR)与B模式台湾桤木根际土(BAR),A模式草本根际土(AHR)与B模式草本根际土(BHR),A模式非根际土(AS)与B模式非根际土(BS)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速效氮及铵态氮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全氮含量在AAR与BAR、AS与BS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AHR与BHR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③台湾桤木林内草本的变化对系统氮含量影响较小,只是扁穗牛鞭草改变了台湾桤木对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的富集态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2种台湾桤木复合模式(A.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B.台湾桤木-自然草)林地地上凋落物(叶、枝)、地下细根的分解及其养分释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1年的分解,凋落物叶分解最快,其次是细根(混合根),枝分解最慢,且3种凋落物干质量残留率均为A模式低于B模式,方差分析显示,扁穗牛鞭草的植入显著增加了凋落物枝和根的分解速率(P<0.05),而对凋落物叶分解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2凋落物初始木质素含量、m(C)/m(N)、m(木质素)/m(N)和m(木质素)/m(P)等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P<0.01);除B模式细根外N含量均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在凋落物叶、枝、根分解过程中,C、K元素呈现净释放状态,N元素动态呈现富集—释放规律,而P元素在凋落物叶分解过程中呈现快速净释放过程;扁穗牛鞭草的植入显著加快了3种凋落物中C(除凋落物叶)、N、P元素的释放(P<0.05)。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面气候资料,对九顶山东坡绵竹市、什邡市、木瓜坪和西坡凤仪镇四地的气候资源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九顶山山麓最佳旅游季节为夏季,东坡最佳旅游时间为5-9月,西坡最佳旅游时间为7-9月,东西坡冬季都偏冷,全年没有酷暑,非常适合开展避暑旅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