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并串联系统模糊可靠性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并串联系统模糊可靠性分配模型.将影响系统可靠性分配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予以量化,从而对系统可靠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这种系统比简单的串联或者并联系统更具有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尤其对一些关键性电子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杉木木粉经苯酚液化、熔融纺丝、固化处理、二氧化碳活化后获得的木质活性炭纤维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木质活性炭纤维负载纳米TiO2(WACFs/TiO2)光催化复合材料.研究光照时间、WACFs/TiO2催化剂用量、纳米TiO2负载量和初始甲醛质量浓度对WACFs/TiO2降解甲醛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催化剂用量、初始甲醛质量浓度的增加,WACFs/TiO2对甲醛的降解率逐渐增加,但催化剂用量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相对较小;随TiO2负载量的增多,WACFs/TiO2对甲醛的降解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光照时间7,h、催化剂用量0.5,g、纳米TiO2负载量29.89%、初始甲醛质量浓度8.82,mg/L时,WACFs/TiO2对甲醛的降解率达到92.33%.  相似文献   
3.
超薄薄膜纳米孔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物理学、生物学、电子学和纳米科学等多学科领域应用潜力巨大.高效、便捷和可控的制孔方法对于获得高品质的纳米孔尤为重要,而载能重离子辐照不仅是一种强大的材料改性手段,也是一种独特的纳米孔制备方法.近年来,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在基于载能重离子辐照技术研制超薄薄膜纳米孔技术方面的进展显著,所用材料包括传统有机高分子膜与新型二维材料.本文主要从核径迹刻蚀有机薄膜纳米孔的制备技术和二维材料纳米孔制备技术两方面展开介绍,分别阐述了这两种技术的制孔方法、改性方法和对应的纳米孔材料在能量转化、分子检测、离子运输、纳米流体等领域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载能重离子制备其他人工固态纳米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为海南省重点科研课题,受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9810)。该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不对称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CP)技术、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全基因组扫描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利用普通可靠性[1]和模糊可靠性[2,3]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并串联系统模糊可靠性的数学模型,讨论了系统的模糊可靠度、模糊失效率和模糊平均寿命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实例说明了这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争夺基因的实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在基因组作图、信息库建立和有关测试技术均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创造了人类现代科学的辉煌。1995年,美国等国家的科学家绘制出完整的人体基因组遗传图,标志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期任务超前完成,研究重心将转向最终目标:对人的DNA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测序,以及对全部大约10万个基因进行定位、鉴定、分离并阐明其结构和功能’“’。人类的疾病无不与基因有关,而70%的疾病是多基因病,用现代生物技术克隆致病基因并揭示其功能,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效益。分子生物学发展到今天,不但研究疾病…  相似文献   
7.
动态脑电图诊断脑死亡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的患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本组7例在临床脑死亡时脑电图已呈静息电位,其余3例在2.4h后也显静息电位。结论:心是对脑死亡诊断的客观指标,不等同临床标准。  相似文献   
8.
串、并联系统冗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可靠性基本理论,对串、并联系统分别在部件和系统一级冗余备份后对系统可靠性的改善进行了比较,针对串、并联系统和并、串联系统的部件同型和不同型的各种情形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它们的简单证明.  相似文献   
9.
可修并-串联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模糊可靠性理论和模糊数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可修系统的模糊可靠性指标进行了概念扩充,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可修并一串联系统的模糊可用度计算,并举例说明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