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三种不同摩尔比的SiO2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XRD和磁测定结果表明SMAI催化剂中Ni和Ag的粒度均小于金属含量相同的CI催化剂,SMAI催化剂中Ni和Ag未形成合金,而CI催化剂中Ni和Ag形成了合金,SMAI和CI催化剂都具有超顺磁性,XPS测定结果提示,SMAI催化剂中零价,Ni和Ag的含量高于CI催化剂,SMAI催化剂中N  相似文献   
2.
以1-苯基氯乙烷(1-PEC l)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 l)为催化剂、2,2′-联吡啶(bpy)为配体,采用开放体系,在外加搅拌和氮气保护下,研究了苯乙烯的悬浮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采用分散相水中加入电解质N aC l的方法抑制催化剂配合物向水相的扩散.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布指数可达1.40),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为一级动力学关系,经计算聚合体系的活性自由基浓度为6.89×1-0 8m o l/L;而对A IBN为引发剂时该催化体系的反相ATRP悬浮聚合研究显示,聚合反应可控性很差,原因在于CuC l2的水溶性太强.  相似文献   
3.
生物降解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控制释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具有生物降解性和血液相容性的聚乳酸(PLA)为载体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多肽-蛋白质药物的模型化合物,分别用相分离法(PSM)和溶剂萃取法(SEM)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50-90μm的PLA/BSA微球。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BSA用量,载体中明胶的加入及载体材料的构型对BSA释放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SM和SEM制备的PLA/BSA微球的包埋效率分别为94.1%和35.2%,含明胶和不含明胶的PLA/BSA微球在12d内BSA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47.0%和84.9%,用上述峡谷种方法制备的PLA/BSA微球均具有可控释放BSA的功能,含明胶的PLA/BSA微球具有更长的BSA释放周期。  相似文献   
4.
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淀粉为接枝骨架,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醋酸乙酯(VAC)为接枝单体,进行了接枝共聚,研究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引发剂秀量以及两单体配比对淀粉甲基丙烯酸甲酯-酯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和淀粉用量比为2:1,引发剂浓度4.5×10^-3mol/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MMA和VAC重量比为6:4时,可得到较高的接枝效率和接枝率,用核磁共振谱对接枝交  相似文献   
5.
聚-4-乙烯吡啶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微乳液聚合物制备聚-4-乙烯吡啶纳米粒子,用光子相关光谱仪和粘度法分别测定了-4-乙烯吡啶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和分子量。结果表明,聚-4-乙烯吡啶粒子的粒径和分了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单体浓度的增加使聚合物的粒子直径变大。在给定条件下,可以得到粒径小于100nm,分子量大于10^5的聚-4-乙烯吡啶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6.
用氯化苄为引发剂,氯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喧为配体,采用开放体系,外加搅拌,氮气保护下,进行了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溶液聚合,研究了不同深剂,不同温度,不同催化剂和配体比例对聚合的影响。测定了转化率,分量和分子量分布,并对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计算了聚合体系的活性自由基浓度。结果证明,在开放体系下也能较好地实施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窄分布的聚合物。同时还进行了苯乙烯在同样溶剂和温度下的热聚  相似文献   
7.
苯乙烯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氯化苄为引发剂 ,氯化亚铜为催化剂 ,2 ,2′-联吡啶为配体 ,采用开放体系 ,外加搅拌 ,氮气保护下 ,初步研究了苯乙烯在 95℃ ,水为分散相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 .结果表明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平稳 ,分子量随转化率基本呈线性增加 ,分子量分布随转化率变窄 ,且分布比一般的自由基聚合窄 (分布指数可达 1 .63 ) .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为一级动力学关系 ,经计算 ,聚合体系的活性自由基浓度为 1 .1 8× 1 0 - 8mol/L.为了进一步验证原子转移悬浮聚合的可控性 ,还进行了相同温度下的苯乙烯悬浮热聚合 ,结果与相同时间的原子转移悬浮聚合相比 ,转化率高 (分别为 3 8.5 %和 2 8.1 % ) ,分子量大 (分别为 7764 2和 45 670 ) ,分子量分布宽 (分别为3 .0 2和 1 .67) ,进一步说明了在原子转移催化剂存在下的苯乙烯悬浮聚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性 .  相似文献   
8.
两性蛇笼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强碱I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宠树脂,采用丙烯酸在笼中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弱酸弱碱型蛇笼树脂,研究了笼树脂交联度、引发剂用量、丙烯酸用量对蛇笼树脂离子阻滞容量、残余阴离子交换量、残余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分离性能的影响,找出了罗好的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合成的蛇笼树脂显示了较好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亚铜(CuC l)为催化剂、廉价易得的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1-苯基氯乙烷(1-PEC l)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 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本体和悬浮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引发体系对苯乙烯的本体聚合有较好的可控性.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现一级动力学关系,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较窄(1.35);外加搅拌下开放体系中的苯乙烯悬浮聚合对单体浓度也呈现一级动力学关系,分子量也随转化率呈线性增长,但分子量分布略宽(2.29),说明只具有部分可控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