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现代汉语中的“是”作判断词,“我是学生”,“他是工人”。然而,古汉语中的“是”,它的词性、词义以及用法都大不相同。现就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的教学范围,谈谈“是”字的常见用法。“是”作指示代词,常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相当于“这”,“那”,或者将所指代的对象译出。例如:  相似文献   
2.
瓦斯抽采管路摩擦阻力计算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斯抽采是从根本上治理煤矿瓦斯灾害的主要手段,准确的管路阻力计算是进行抽采设计和参数优化的前提条件,而目前理论计算和现场测试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为深入分析瓦斯抽采管路摩擦阻力特性和优化计算方法,依据流体力学达西定律和量纲理论,探讨了摩擦阻力的本质内涵和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了目前计算公式存在的不足,建立了工况条件下抽采管路摩擦阻力计算的优化方法,给出了对比新旧方法的现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优化方法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0.6%,与现场实测阻力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