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1.
《出租车司机健康指南》的书名已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不过,它同眼下大量出版的按疾病种类或年龄来分类的医学科普图书不同。是按职业的视角来传播健康理念的。作为“职业健康丛书”之一、专为“的哥”朋友出版的健康读本,兴许还是第一本,确实有些另类。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艺术的会合——李政道的艺术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正怡  方鸿辉 《自然杂志》2006,28(6):366-369
(一)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一个多子女的大家庭,祖籍江苏苏州。天资聪明的李政道从小就特别勤奋,酷爱读书,勤于思考。王淦昌院士曾深情地回忆:在浙江大学求学时,李政道的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老师布置的功课他很快就傲完了,他央求:“王老师,我觉得您布置的功课不够味,能不能再出些题目让我做?”  相似文献   
3.
方鸿辉 《自然杂志》2012,34(1):59-62
20世纪90年代初,因编辑《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笔者有缘拜访了吴孟超院士。以后为《上海画报》撰写人物报道,又多次采访吴老。2008年为《中华读书报》“人物”专栏邀约,又特意去拜访吴老,那次会面至今还记忆犹新。原约定下午1点在吴老办公室见面,直等到3点,吴老才从开刀房(他习惯称手术室为“开刀房”)出来。那天,他又做了三台手术。一位86岁的耄耋老人、国际肝胆外科泰斗级的大家,如此痴迷于手术,已不能光用“敬业”来理解了。治病救人已成了吴孟超的天职,是他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诚如希波克拉底的医德《誓词》所云:“愿尽吾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无论置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开展的转基因牛的研究成果,被评为中国1999年十大基础研究成果,并名列榜首。转基因牛“滔滔”(携带人白蛋白基因)和它的培育者——曾溢滔、黄淑帧夫妇,引起传媒和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为此,《转基因动物与生物制药》一书的编辑方鸿辉专门就该课题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5.
方鸿辉 《自然杂志》2007,29(5):303-304
本文从选编科学人文读本的视角,阐述科学离不开人文。科学家毕其一生去追求科学之美并破解“我们是谁?来自何方?意欲何往?”的永恒之谜的动力乃是关爱人类、造福人类的人文精神。让受众理解科学,尤其是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激情是传播界当仁不让之责,而有意地去弥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间的鸿沟更是应尽之责,并应努力倡导育人的方向——既要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智慧,更要有爱因斯坦那样美丽的心灵和博大的胸怀。  相似文献   
6.
方鸿辉 《自然杂志》2009,31(2):120-123
医学遗传学家曾溢滔1939年5月27日生于广东顺德.1965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兼卫生部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溢滔长期从事人类遗传疾病的防治以及分子胚胎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我国基因诊断研究和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迷人的基因     
光着眼于科学知识普及的科普读物己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花笔墨去阐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应是明智之举。《迷人的基因——遗传学往事的文化启迪》(以下简称《谜人的基因》)试图表达的也正是科学精抻与人文精神的大贯通,力图通过遗传学往事的追忆,让读者得到科学文化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取一张硬卡纸,剪一只圆环,外径为8厘米,内径为6厘米。桌上铺一张8开大小白纸。在室内灯光(日光灯或白炽灯都行)照射下,圆环距白纸1-2厘米时,可观察到黑色或灰色的圆环影子。但我们的实验却是要圆环变幻出色彩。  相似文献   
9.
方鸿辉 《科学》2005,57(3):59-61
人类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科学革命:一次是17世纪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一次是20世纪初以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为代表的、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这两次革命的科学大师都站到了巨人的肩上.牛顿不仅站在伽利略、哥白尼的肩上,也站在阿基米德和托勒玫的肩上,他运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初步地、闭合地、确定性地回答了人类曾苦苦思索了两千年的问题:物体是怎么运动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则站到了牛顿等大师的肩上,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看到了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科学革命的局限性,利用近世数学工具,描绘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开放的、动态的世界,并无情地击碎了第一次科学革命给人们带来的基于经典时空观的"确定性"理念.相对论摧毁了经典的时空观,量子论推翻了经典的确定论.人们不由得开始追问理性思考的合理性在哪里.伴随着自然科学各分支领域不断深入地探索和进展,拨开了层层迷雾,给迷惑、沮丧和彷徨中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扇窥视未知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人是谁创造的 1909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初二),谈家桢出生于浙江慈溪一邮务员家庭.从小随父亲工作的频繁调动而飘泊四方:台州、海门、舟山、南浔、杭州、百官、绍兴、龙泉和慈溪等地.尽管谈家桢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毕竟见多识广,深感子女教育对家庭及他们日后前程的重要性.谈家桢5岁那年,父亲调到舟山邮局,工作相对稳定后,便腾出精力教子女识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