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威东  徐国兴 《海峡科学》2007,1(12):20-20,35
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为一种性连锁隐性遗传疾病,病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短臂的Xp22区,极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所见绝大多数为男性。现将我院门诊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已成为第三大严重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目前成为眼科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在发达国家被列为四大致盲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DR的发病率已逐渐增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间质来源的多效性生长因子,具有促细胞分裂、增生、迁移以及分化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组织损伤修复再生、胚胎发生、血管生成和肿瘤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目前H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琼  徐国兴 《海峡科学》2007,(12):38-39
目的探讨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和选择性培养方法.方法将人视网膜通过剪碎、匀浆、过筛、胶原酶消化处理后,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和物理刮除等分离方法获得较纯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瓶中,并采用含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素的培养基促进内皮细胞贴壁生长,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成典型的铺路石样生长,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细胞纯度达98%以上.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培养出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生长状态良好,并可稳定传代,为视网膜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有效的模型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中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仍存在许多争议.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损伤的研究进展迅速,不断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干细胞的来源多种多样.既有眼源性的,如Müller细胞、睫状体细胞等;也有非眼源的,如胚胎干细胞、脑源性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该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他干细胞如何诱导分化为视网膜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改进方法。方法:使用人视网膜S—Ag多肽片断第35段抗原决定簇与伤寒杆菌内毒素,共同在Lewis大鼠建立模型,并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及血清TNF-α及IFN-γ炎性因子的浓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测定。结果:HS-Ag P35组大鼠眼前段反应较轻,炎症高峰仍未见前房积脓、瞳孔后粘连、明显的晶体浑浊等改变,而此时眼后段观察发现局部视网膜脱离,同期组织病理示重度炎症改变,眼部体征与其眼部组织病理改变不成正比。HS-Ag P35+LPS组随病程发展,眼部组织结构发生相应变化,眼部体征与眼部组织病理改变程度相关。HS-Ag P35+LPS组大鼠的TNF-α水平呈双峰型,于免疫后第2d及第6d达峰值。HS-Ag P35组大鼠于免疫后第6d达峰值,峰值TNF-α质量浓度水平与HS-Ag P35+L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实验组大鼠免疫后第2d均可检测到INF-γ,较正常大鼠升高,免疫后第10d达峰值,两组峰值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诱导发病率较高的、化学合成的人视网膜s—Ag多肽片断第35段抗原决定簇作为致敏原,与伤寒杆菌内毒素共同在Lewis大鼠建立模型,并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及血清炎性因子改变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测定,实验选择人工合成的高纯度HS-Ag P35建立模型,同时为克服EAU模型眼前段炎症反应较弱的问题,辅以内毒素玻璃体腔注射,建立了一种眼前段反应重、炎症持续时间长、临床观察效果好的新型动物模型,实验方法简单,模型稳定性强,尤其适用于新型抗葡萄膜炎药物临床疗效的检测与评估,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立全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严重威胁视力的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有跨胚层分化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为视网膜色素细胞的研究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培养条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以及视网膜前体细胞眼内移植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是西方国家老年人低视力和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卫生条件的提高,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逐渐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原因。ARMD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上升的黄斑疾病,一项关于中国陕西省农村ARMD调查显示,在当地40~49岁年龄组人群中ARMD患病率为0.47%,80岁年龄组人群ARMD患病率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视网膜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研究。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MSC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的上清液与10%FBS的LG-DMEM以2:3混合成的条件培养液诱导MSC细胞7~8d。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观察诱导后的细胞是否表达视紫红质、GFAP、NSE。结果:第3代MSC细胞经诱导后有(36.64±7.84)%表达rhodopsin,(20.21±6.47)%表达GFAP,(21.83±2.98)%表达NSE。RT-PCR鉴定结果分析示GFAP、NSE、Rhodopsin mRNA均有表达。结论:光损伤SD大鼠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可诱导MSCs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