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扩展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统计资料,利用SPSS(S 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 ia l Sc ience)软件,对福建省1990年以来城市用地动态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城市人口变化、经济增长和城市环境改善等3个主要影响因子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福建省城市建成区面积呈直线上升趋势,年平均扩展速度约为24.38 km2.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用地的扩展与城市人口和GDP增长都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进一步通过对城市用地、城市人口和GDP三者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GDP增长更能解释城市用地的扩展,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展最为根本的驱动因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成为促进城市对土地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分形几何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2-2004年闽台ASTER影像数据经过几何校正等处理后提取建设用地斑块的面积和周长,对闽台建设用地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台建设用地斑块存在明显的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其空间形态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因素特别是地形和交通的影响十分显著.同时台湾建设用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分维值和规模大的斑块比重均高于福建,反映了闽台两地建设用地空间特征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生态位理论在我国生态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生态城市研究,选取了我国35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城市生态建设状况的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地城市生态建设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各城市自身的特点,解决突出限制城市生态建设水平提高的主要矛盾,促进我国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地协调持续发展,同时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4.
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有利于全面快速地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权属等基本情况,为耕地后备资源的统计、分析、发布等提供快捷方便的计算机信息化平台,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本文以韶关市为例,对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ArcView3.2软件和统计分析技术,分析了泉州市1985年~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5年~2000年期间,泉州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泉州市15年来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速度为0.22%。(3)泉州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减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耕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主要集在内陆山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内陆山区。其中类型转化变化量最大为耕地转变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其次为林地与草地类型之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