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弹塑性理论和极限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弯曲井段内套管的抗弯强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套管强度和极限转角的计算公式.分析表明,套管的Ⅰ级极限转角βⅠ可作为套管选材的依据,并由此提出了套管设计的极限转角准则:Ymax<βⅠ.结合长庆油田塞平—1水平井固井工艺设计,对多种套管的极限转角进行了实例计算,并采用极限转角准则,对其弯曲井段内的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进行了选材,为套管串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所选套管进行了弯曲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水平井轨迹“曲率-并斜角”二段控制方法,即以初始控制点为起始.点,控制段终点为目标点,用两种造斜率控制井段,根据造斜特点决定中间点的井斜角大小,找出二造斜段的配伍曲率,从而满足控制要求.文中给出了中间点的选择和控制段的确定方法,并对塞平-1井作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灵活,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现场使用的脉冲喷嘴碰撞壁形状的变化规律,将其划为七种典型的形状,测试并分析了碰撞壁形状交化对脉冲射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还将普通喷嘴与七种典型形状碰撞壁的脉冲喷嘴,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岩样冲蚀实脸.得到了很有意义的结论,这为评价脉冲喷嘴在现场的使用寿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喷射钻头井底浓流试验时,将测试数据进行科学分类,对研究喷射钻头井底液流压力场是重要的。本文用较为简便的方法,对井底压力场进行了最优分类,不仅编出了程序,而且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在全尺寸试验架玻璃井筒内进行了喷射钻头井底流场试验。试验用贴线法研究多股液流在井底场空间流动时液流方向、路线等流向分布的全貌。一个良好的井底流场应能使液流在井底场的流动满足岩屑离开井底、在井底推移岩屑和从井底举升岩屑这三个基本动作并使之配合好。试验对比了对称井底流场和不对称井底流场的特征和优缺点。试验表明:有效的利用向下冲击的高速射流,合理的安排下行液流与.上返液流的“流道”并尽量控制它们相互干扰的方面,利用它们相互促进的方面,扩大和强化液体沿井底的横向流动是不对称井底流场的三个主要优点。为此,新型喷射钻头应以不对称井底流场为设计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塞平-1井固井工艺设计中,为提高固井质量,大斜度进段和水平段采用了多扶正器套管串结构.多扶正器套管串在弯曲井眼的下套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井眼的空间弯曲,另一方面由于扶正器的存在增加了套管串的刚度,会使套管串在弯曲井段内所受的井壁支持力和摩阻升高,容易发生硬卡和自锁,增加了下会难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力学理论出发,研究了多扶正器套管串在弯曲并段下套过程中的摩阻,给出了由于井眼弯曲造成的附加支持力和附加摩阻计算公式,并采用这些公式对塞平-1井1396m~1476m弯曲并段内扶正器套管串和摩阻进行了理论预测,该预测结果与后来的实测资料较一致.文中还从强度、刚度、固并质量、预防硬卡和自锁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塞平-1井弯曲井段多扶正器套管串结构的适配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套管、扶正器选型和合理搭配的建议,为套管器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全尺寸脉冲射流喷嘴进行了优选研究,得到了四种最优尺寸关系。所得最优的全尺寸脉冲喷嘴的功率是同尺寸普通喷嘴的1.5倍。并通过冲蚀砂砖的实验研究,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条件下,井底净化效率是影响钻速的重要因素。喷射钻头如果具有完善的井底流场设计,就能够及时地、连续而且稳定地有效净化井底,减少以至消除岩屑在井底的重复破碎现象。研究表明,要进一步发掘喷射钻井技术的潜力,仅仅对现有工作方式进行选择和在水力参数上进行调整是有限的、不够完善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用自适应自回归模型预测定向井、水平井井眼轨迹,模型具有所需参数少、预测速度快的特点,经9口实钻丛式井资料验证表明:该方法的精度高,井斜角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1°,方位角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5°.  相似文献   
10.
分析和评估了中国石油市场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资源配置始终受到中国经济体制变动状况的制约,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过程,也未消除体制因素对石油市场发育过程的约束.论文主要从供求关系,市场波动和市场中介组织三个方面对中国石油市场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最后,预测了中国石油市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