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研究不同的大棚结构、定植密度及授粉方式对草莓(Fragaria gracilis Losinsk.)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简易半坡式大棚,东西走向,坐北向南可提高光合效率,增强保温性能,使草莓成熟期提前,获得早上市、高产草莓;以12000株/667m2左右的密度定植,待其顶花序果实采收完毕后,及时调整密度,降至6000株/667m2左右,可较大幅度提高草莓产量;采用蜜蜂授粉加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可获得优质草莓。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草莓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殿兴 《洛阳师专学报》1999,18(3):96-100,104
  相似文献   
3.
辽沈战役中,卫立煌采取与蒋介石不合作的军事态度,蒋介石的锦州战略无法实施。卫立煌的军事行为,使解放军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得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卫与蒋的军事分歧,实际上是卫的“合法”政治斗争。他早对蒋介石不满。抗战期间与八路军接触,已对中共有所了解。国民党制造的“克山惨案”,使他震怒。抗战后,他反对内战。1947年,他通过汪德昭向中共表示,“我决心站到人民一边,和有关方面进行军事的、政治的及其他的一切配合。”他在东北战区的一系列行为,是对自己政治承诺的具体实现。辽沈战役后,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他所选择的政治道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Oscar P.Trautmann)调停为界,将叛国投敌前的汪精卫分为两个阶段。在此之前,基于中日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认识,虽然汪对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缺乏信心,但他毕竟是以主战的面目出现的,是一个不坚定的主战派;陶德曼调停开始后,汪以为中日战争有了“转圜”的余地,开始由主战变为主和,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和派首领。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为了尽快结束对华战争,对国民党内的各个派别展开了政治诱降活动,以达到分化中国抗日阵营的目的。对阎锡山的诱降是其分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第一个举措。阎锡山为了保住山西,在日、蒋、共之间求得生存,在合作反共问题上与日一拍即合。尽管日阎双方信使往来频繁,谈判不断,并达成了基本协定,但由于双方都是把这种勾结作为一种谋略来实施的,都相利用对方而不被对方利用,在关键问题上很难达成妥协,日方政治诱降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