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西北大学地质系高肌虫研究小组近年来经过广泛的采集、酸解和筛选,往往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获得大量的高肌虫标本。经过反复细致的研究,认识到这些不同大小,甚至不同形态的高肌虫标本分别代表同一物种不同阶段的蜕壳,基本上也形成一个种群结构。在壳长一壳高坐标图上各个种群都沿一定的方向呈现出成团聚集的趋向。每一个点团代表一个蜕壳阶段。这些点团在坐标图上沿着斜率固定的直线分布,即不同大小的蜕壳其壳高与壳长之比基本维持不变,壳的这种生长形式称为等速生长。这是高肌虫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高肌虫的分类位置长期悬而未决。在充分讨论了双瓣壳甲壳动物软体与外壳的关系及其分类历史之后,作者提出双瓣壳甲壳动物较高阶元分类的六条标准:①两壳闭合时后端是否存在裂隙及其性质,②壳瓣的数目,③壳质成分,④肌痕的位置,⑤壳瓣铰合的性质,⑥生长线的有无。基此,可以认为高肌虫包括有分别与介形类和叶虾类接近的两大类别,命名为无腹亚目和具腹亚目。高肌虫的世界分布可以概括为三个大区,大致与早寒武世三叶虫三个区相对应;我国西南地区三个北东、南西向的分区中,西区以南郑虫——汉中虫——昆明虫为代表,而中区则以遵义虫为基本特征,东区尚缺代表。基于西区几十个剖面的第一手实际材料,可将该区下寒武统筇竹寺阶按高肌虫分为五个生物带:①汉江虫——南郑虫带;②汉中虫——峨眉虫带;③假昆明虫——窄脊窄脊昆明虫带,④帽天山昆明虫带和⑤尖锐粗脊昆明虫带。一些高肌虫壳体背边清晰的韧带型铰合构造的发现对于整个铰合构造的起源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另一些高肌虫看到了清晰的眼瘤及其明确的位置。本文报道的高肌虫采自陕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和海南岛,总共包括六个新属,三个新亚属,三十四个新种和六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讨论了湖北清泉上Qingquanella hubeiensis、浙川后龙洞虫Houlongdongella xichuanensis、后摆大巴山虫Dabashanella retroswinga等种的个体发育。根据现有材料一般可分为8或9个蜕壳阶段,又可根据某些阶段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分为3个不同的蜕壳期,即幼、青、成年期。这些蜕壳在直角坐标图中都沿一定方向展布,说明等速生长。本文描述和讨论了4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浙川后龙洞虫(新种)Houlongdong-ella xichuanensis sp.nov.和龙泉溪闭壳虫(新种)Beyrichona longquanxiensissp.nov.。  相似文献   
4.
峨眉虫属Emeiella Lee 属征:背边直,具边缘脊,壳面具有前瘤和后脊,以及连接二者的背脊;后脊大致平行于后边,背脊前窄后粗,离铰合线有一段距离。模式种:风雅蛾眉虫Emeiella venusta Lee 洒普山峨眉虫Emeiella sapushanensis Huo et Shu sp. nov.(图版V,图1—3;附图Ⅲ—29) 描述:新种建立在三块标本上,其中一个双瓣壳、一个右瓣、一个右模,保存皆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