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刘飞  巢纪平  黄刚  冯立成 《科学通报》2011,56(24):2040-2040
中高纬遥相关主要是通过罗斯贝波来建立的. 由于全球环流模式的复杂性, 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半解析模型来分析缓变流体中罗斯贝波的传播和能量的演变. 基于传统的三维位涡方程, 本文得到WKBJ 近似下自由罗斯贝波的频散关系, 由于其能量通过群速度传播, 根据射线方法, 可以得到缓变流场中任意初始罗斯贝波的发展轨迹及其能量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对ENSO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5  
巢清尘  巢纪平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2):1293-1300
分析了从1955~1998年44a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资料,指出在这一期间共发生了11次E1 Nino事件,这些事件的初始海温正距平无一例外地都在 "暖池"次表层160 m附近生成,发展到一定强度,到西太平洋出现异常的持续西风距平后,暖的海温距平沿着气候的温跃层向东向海表传播,经过1 a左右的时间,传播到赤道东太平洋海表的E1 Nino 3或1、2海域形成通常认为的El Nino事件.进一步分析1960~1999年的850 hPa风场指出,在热带西太平洋西风距平爆发前,赤道东印度洋已经有距平西风持续维持了2 a左右(西南季风),然后距平西风快速地向东发展产生热带西太平洋的距平西风,或真正的强西风,致使西太平洋出现E1 Nino爆发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这40 a中,这一过程对所有的El Nino事件无一例外.同样的分析方法也用到这44 a中的La Nina事件,冷的海温距平也都首先在"暖池"的次表层形成,然后沿着温跃层向东向表层传播,在热带西太平洋出现东风前,印度洋也早已是持续的东风.  相似文献   
3.
全球植被分布对陆面气温影响的半解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飞  巢纪平 《科学通报》2009,54(12):1761-1766
植被分布对全球环流及其温度分布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于自由大气的无黏性绝热、斜压、大尺度定常有限扰动, 通过三维环流控制方程来描述, 再结合P坐标下的静力方程得到温度的控制方程, 化成到地形坐标系下, 得到环流温度的三维控制方程. 结合下边界辐射平衡条件与常数上边界条件, 可以给出全球环流温度的半解析解. 本文只讨论了陆面气温的分布, 可以看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全球陆面气温的分布, 而且当考虑到植被反照率对温度的反馈时计算的结果更加符合观测值. 对于敏感性试验, 考虑到全球陆面为冰雪覆盖时陆面气温有较大的降低, 全球陆面为森林覆盖时陆面气温偏高. 所以本模型能够从理论上半解析地给出陆面气温随植被分布的变化, 是研究陆面生态分布对陆面气温变化的一个较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没有方法论的引导,仍采取过去的科学评价体系,就不会有中国科学方法的创新。巢纪平院士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条件非常薄弱、科研经费投入非常少的情况下做了很多事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科技投入是相当多的,但真正有创新的成果与投入相比并不成比例。  相似文献   
5.
巢纪平 《科学通报》1965,10(10):847-847
雷暴预报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控制雷暴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要预报它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展比较困难,是预报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最近我们在大量资料分析和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井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在三个月的时间中初步总结出了一个当地、当天有无雷暴的客观预报方法。现在正和使用单位一起在进行中间试验。从试验的初步结果来看,准确率还不错,一些比较严重而用过去一些方法预报不出的雷暴,用现在这个方法一般能把它预报出来。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将风场分解为无辐散分量和无旋分量两部分,通过求解球面Poisson方程得到大气的扰动流函数和扰动速度势.利用850,200 hPa扰动流函数和速度势分别与Nino-3指数做相关分析,研究了Walker环流、Hadley环流水平分量的变化和上升/下沉分支的相应位置变化,从而得到了ENSO期间大气环流变化的完整图像.  相似文献   
7.
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事件间的联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巢纪平  袁绍宇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2):1280-1285
在次表层海温距平极值面上海温距平的分布和变化表明,热带西、东印度洋的海温距平呈偶极子模态,即当西印度洋海温距平为正(负)时,东印度洋海温距平为负(正),偶极子模态的海温距平分布在热带太平洋同样存在,两大洋海温距平的偶极子模态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分析它们和850 hPa纬向风距平后指出,不仅这种海温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发展是和这两大洋热带上空Walker环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正是Walker环流异常把两大洋的海温距平变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从El Nino信号在赤道外陆架海洋中传播的可能性出发,讨论了陆架地形波系和赤道波系在动力学上的相似性,和赤道波系一样,陆架波地形系也由惯性重力波、Kelvin波、陆架地形-Rossby波、Rossby-重力混合波等组成.指出,当海洋三边存在陆架而一边为赤道时(如北太平洋),则陆架波系和赤道波系中的Kelvin波,在北(南)半球将以逆(顺)时针方向携带信号绕海盆一周,而两个波系中的Rossby长波和陆架地形Rossby长波,在北(南)半球将以顺(逆)时针方向绕海盆一周,即通过陆架地形波和赤道波为海洋中某些信号的传播组织成一个绕海盆的环路.这种物理过程可望用以解释发生在海洋中的某些长周期现象,如El Nino/La Nina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对流云的活动是极頻繁的。研究对流云的发生、发展条件和結构,对国民經济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很多災害性天气如雷暴、冰雹和暴雨等,都与对流云的猛烈发展有关。研究对流云发展和活动的規律,将直接有助于提高这种小范围災害性天气預报的准确率。另一方面,对流云是人工降水作业的对象。虽然目前人工降水的催化方法,一般只是从影响云漏增长的微观过程入手,但由于云滴增长的微观过程很受云的宏观条件的制約,因此,研究对流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