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学趣味"作为在一定文化中习得的感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趣味区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文学趣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文化趣味的走向主要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统治阶层内部斗争的结果。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建立代表工农大众趣味的新文学,建国后这一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可以说文学趣味的转向体现了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以满足市民"趣味"为创作目的的"海派"文学,其精神传统在市民文学中绵延不绝,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领域努力对之进行批判与改造,这是基于对现实文化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是国家的政治需要。虽说改造与批判简单粗暴,然而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病态社会发育出的市民阶层文化的表征,以"海派"文学为精神传统的市民文学,其精神文化上缺乏独立与批判的现代意识,有着苟且和异化的局限也是无法回避的精神局限。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对旧上海的书写难免有着在历史档案中寻找材料而进行的虚构与想象,而在对少年知青插队偏远荒僻的蚌埠进行书写的一系列小说则充满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王安忆对早年贫瘠乡村生活带着个人痛感的认识,显然更为丰富生动和具体,也成为她对当下上海多样社会体悟的基础。早年记忆成为她从事文学创作的精神资源并因此形成其独特的创作观。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作者福尔斯借助小说主人公的视角,展开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这些批判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虚伪、普遍存在的实用主义和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方面。这些批判是以当代充满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的眼光对号称英帝国鼎盛时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审视与批判,同样也是对当今时代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5.
"文学趣味"作为在一定文化中习得的感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趣味区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文学趣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文化趣味的走向主要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统治阶层内部斗争的结果。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建立代表工农大众趣味的新文学,建国后这一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可以说文学趣味的转向体现了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学注重日常生活话语的传统在当代一段时期遭到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否定,新时期以来这一传统得以承续。但是这一作为市民阶层利益的文学表征形式,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个体日常生活话语并且被标榜为"纯文学"的城市文学缺点也较为明显:在当下语境中政治意识的阙如。而同样描述城市市井生活的一部分底层文学对现实的政治介入相对而言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苦难是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关注的主题,这其中底层女性的情感困境得到有力的书写,但有批评者指责底层文学夸大苦难及缺乏文学性。对此一些创作者和论者则提出各自反驳的理由。底层文学主要问题在于思想资源的匮乏。强化现代性眼光,并且结合形式突破,这是新世纪底层文学的关学出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