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本文着重介绍当代文化人类学知识对开展我国考古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希望考古工作者站在学科的前沿,正视自身不足之处,重视和学习文化人类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实地的调查研究是每一位文化人类学工作者最主要的基本功。整个文化人类学领域离开了实地调查研究就没有生命力。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应特别重视参与观察法和深入访谈等田野调查方法 ,这一方法是在主动避免“自我文化中心”的偏见的基础上 ,在某一具体民族社会中间通过“三同”生活 ,既研究其文化的不同形式的方面 ,又注意其文化及社会现象的公开一面 ,既留心常态的社会现象 ,又不放过变态社会现象 ,努力取得反映各该社会群体历史和现状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准备工作、实地调查、整理分析三个阶段进行。从现实入手 ,也就是使用谱系法、搜集“社会的化石”——生活习俗和民族文物等方法进行田野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传播论派的主张又沉渣泛起。迄今在我国考古学、历史学和民族学诸多研究领域仍然依恋着传播论者所主张文化历史研究法,实质上是为外国学者早已唾弃的传播论叫好。在全面讨论文化人类学方法论时,有必要旧话重提,就传播论的理论进行介绍,并对中国部分学者的研究实践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结构功能分析是解剖人类社会的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在人类学研究上 ,我们要善于运用这种有力武器 ,才有可能把当代社会人类学与我国学术传统与历史学、社会学结合起来 ,真正体现出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山大学人类学教学和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1927年~1948年,是开创和奠基阶段。杨成志、罗香林、江应樑、林惠祥、岑家梧等更多地运用历史学派的理论主张,从事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形成了中国人类学的“南派”特色;1981年复办后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田野调查和专题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