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地回顾了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讨论了数据库系统的现状,并从标准、性能、并行结构、数据库环境、联系等方面论述了数据库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对2000年数据库系统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最优保存遗传算法在盲信号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独立分量分析方法(ICA)是信号处理的一种新技术。其基本目标是寻找线性变换矩阵,将观测的多维混合信号进行变换,变换后的输出信号各分量之间尽可能统计独立。将遗传算法与ICA相结合,提出基于GA的盲分离算法,并分析了它们的收敛性和稳态性能。其有效性为仿真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3.
发展草地农业 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草地与牧草的重要作用当今世界,如荷兰、西德、法国、新西兰、瑞士、英国、爱尔兰等国,之所以成为畜牧业先进发达和环境优美的国家,主要是和他们多年来十分重视草地农业的科学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分不开的。草地农业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工程,它以牧草为纽带,把农业和畜牧等养殖业有机地紧密联系起来,高效率利用光能产物,从而收到农、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和丰收的一系列良好效应,实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这里,草地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所谓牧草的当家草种,就是经过人为选择并被大面积的广泛生产应用所证实,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和较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上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又为牧、渔民所喜爱的牧草。目前全国各省都先后确定了适合本省生产需要和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当家草种。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地貌类型复杂,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造适当的Westergaard应力函数,采用复变方法和待定系数法对正交各向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周期张开型平行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进行力学分析.在无穷远处对称拉伸载荷的作用下,利用双曲函数的周期性,修正常规的应力强度因子定义,得到用n表示的周期张开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及用修正的应力强度因子表示的周期张开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的显式解析表达式.此外,应力场的大小与材料弹性常数有关,这是正交各向异性材料不同于各向同性材料的特征.由于裂纹的周期分布,应力强度因子的大小取决于形状因子.结果表明,当裂纹间距趋于无限大时,退化为含单个中心裂纹正交异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结果,并且所得的解析解能更好地体现裂纹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时间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并结合变分迭代法,对含源项的一维时间分数阶种群扩散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模型近似解的表达式;通过与相应整数阶精确解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组合杂交Wilson矩形单元的加权能量正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杂交元方法解的稳定性,建立了热传导方程的基于区域分解的组合杂交有限元方法,给出了单元上温度梯度插值为线性、但温度插值为协调双线性插值与Wilson非协调二次插值之和的组合杂交矩形单元.不同于对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非协调温度插值的梯度(热流)与分片线性温度梯度插值加权能量正交,并且分片线性温度梯度插值的散度(热源)与非协调温度插值加权能量正交.组合杂交矩形元刚度矩阵等同于协调的矩形双线性元刚度矩阵,即非协调部分无温度增强特性.  相似文献   
8.
弱光强信号检测系统前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防伪全息产品参数检测中弱光强信号的探测,设计了一种实用化的基于ICL7650斩波自动稳零运算放大器的低噪声前级放大电路。同时,从电路形式设计和器件选择两方面论述了光电探测器基本前级电路设计要点,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光电探测器精度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电路输出信号信噪比大于90;电路在配置匹配电阻时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是无匹配电阻时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吕国蔚 《科学通报》1997,42(22):2422-2424
躯体与内脏相关的理论及其科学基础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近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发现脊孤束、脊髓背索突触后,脊颈束-背索突触后和脊孤束-背索突触后等单投射或双投射性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基础上,也观察到来自体壁与内脏的传入信息在这些已鉴定的神经元上发生会聚。新近,我们又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到躯体与内脏信息在已鉴定的神经元上发生会聚。本工作进一步用形态学方法,对这一现象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与孤束核的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孟卓 《科学通报》1990,35(4):292-292
孤束核作为初级内脏感觉核团历来受到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家的重视.然而有关其与脊髓间的纤维联系却较少有人问津.Loewy曾于1976年对猫孤束核至脊髓的下行投射做了形态学描述.孟卓于1986年用HRP纤维示踪法观察了大鼠脊髓至孤束核的上行投射.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