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Brassica Pekinensis Rupr.)个体发育过程中顶端解剖结构的观察发现:白菜顶端在胚胎期及萌发期是原套——原体结构;幼苗期逐渐变成分区结构。由五区组成:原套、亚外套、中央母细胞区、形成层状细胞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结球早期苗端变成生殖顶端,但呈潜伏状态;这种顶端结构中,没有形成层状细胞区。结球后期,潜伏的生殖顶端略有延长并分化明显的花原基;顶端分生组织中有活跃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一个倒园锥体的形状。以上观察说明:顶端结构是随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而变化的,每种结构和顶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莲座期形成层状细胞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的配合活动,使顶端直径增加,并把已形成的叶原基移向外围。当新陈代谢类型发生变化的时候,内部解剖构造的变化比新的外貌形态特征出现得早。虽然结球期顶端变成生殖顶端,但是由于这时的生殖端呈潜伏状态,营养物质可用于球叶的生长。因此,我们认为:结球和花端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爱淑 《科学通报》1987,32(9):707-707
到目前为止,藻类学工作者已对四十余种紫菜的叶状体进行了细胞学观察。但是,丝状体阶段进行过细胞学研究的种却只有几种。更缺少细胞分裂的详细资料。 Ishikawa及曾呈奎和张德瑞提出果孢受精后接着进行减数分裂,因而导致果孢子及其萌发产生的丝状体都是单倍体的结论。Krishnamurthy对P. umbilicalis var. laciniata进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