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洗末煤水分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本厂正常生产的一大难题,再加之矿井煤质的变化及设备的老化等原因,洗末煤水分仍高于集团公司下达的水分要求,严重影响了本厂的正常生产和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聚L-丙交酯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聚丙交酯的合成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单体重结晶次数、辛酸亚锡浓度、聚合时间等条件均是影响聚合物特性粘数的重要因素。热稳定剂对聚丙交酯的分子量几乎没有影响。优化聚合条件可以获得粘均分子量大于200000的聚丙交酯材料,聚合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实验表明在高于聚合物熔点温度以上,聚丙交酯表现出热不稳定性。热稳定剂ULTRONOX 626A能够有效降低聚丙交酯的热降解幅度。  相似文献   
3.
4.
5.
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引起部分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上对具有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使用的标准治疗方案是使用靶向EGFR的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药物。然而,患者使用此类小分子抑制剂药物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耐药现象,因此临床亟需发展新的技术来克服耐药现象,提升靶向治疗的长期疗效。由于EGFR突变肺癌以及此类肺癌对靶向药物产生耐药后对EGFR突变蛋白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开发新型蛋白降解剂特异性地降解EGFR致病蛋白为治疗肺癌和克服肿瘤耐药提供了一种极有潜力的解决途径。目前,已经有多种靶向EGFR蛋白降解的策略用于清除肺癌细胞中的EGFR蛋白,包括靶向蛋白降解技术(PROTAC)、溶酶体靶向降解技术(LYTAC)和基于EGFR和TRIB3相互作用的订书肽。文章主要就上述三种技术在EGFR蛋白靶向降解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NSCLC治疗中的潜在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认同,经济全球化把发达国家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越来越紧密地交融在一起。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态势,既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赋予了艰巨的任务。在新的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基于二硫键桥连构建均一性抗体药物偶联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容  陈红莉  姜标 《自然杂志》2021,43(5):323-334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通过一个化学链接将具高活性药物分子连接到抗体上,协同发挥药物分子的高活性和抗体药物的靶向性的优点,降低毒性,实现靶向精准的疗效。目前已经有10个ADCs陆续上市。在新一代的ADCs发展中定位偶联获得药物–抗体比例(DAR)可控、均一性高的ADCs非常重要。近几年,基于抗体中二硫键先还原再桥连而发展的 “ThioBridge” 技术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如用化学方法实现直接对天然抗体的定位修饰、适用性广、DAR值可控、所得 ADCs均一性高等。文章侧重于介绍二硫键桥连构建ADCs的方法和进展。  相似文献   
8.
姜标 《世界科学》1996,(8):20-20
不对称合成技术姜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当前国际化学工业的重点已开始从大品种的化学产品和高聚物逐渐向生产中小型的高精化学产品转移。后者包括医药、农用化学品、香精和特殊化学中间体。这些化学品往往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和手性中心。手性是宇宙间普遍的...  相似文献   
9.
剂量中毒脉冲色谱技术测定HY沸石的表面酸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吡啶,2、6—二甲基吡啶、喹林三种吸附碱为毒剂,以甲苯歧化反应为指示反应,用剂量中毒脉冲色谱技术测定了不同活化温度、相同反应条件下 HY 沸石的表面酸中心数.从中毒曲线的斜率变化看出:催化剂表面存在着两种催化活性不同的酸中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活化温度的 HY 上甲苯歧化活性与酸中心数有对应关系,它们随活化温度的变化趋势颇为相似.毒剂分子位阻大者所测活性中心数稍偏低.  相似文献   
10.
姜标 《科学通报》1989,34(14):1071-1071
赤霉素(Gibberellins)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植物生长激素,因在农业、植物生理学、园艺学及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从而引起化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并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研究。 自1938年首次分离出赤霉酸(GA_3)的粗品以来,迄今已有50年的研究历史,但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经久不衰,目前仍是国外几个著名实验室的重点研究课题。在赤霉素半合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