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 1980年前后,随着王蒙《夜的眼》、《春之声》等一连串作品的问世,在文艺界刮起了一阵子势头颇猛的“王旋风”。几乎与此同时开始,王蒙陆续写下了数十万字的文学评论。贯穿在王蒙全部评论中的一条基本线索,是他对文学与生活关系中的各个侧面和层次的思考,是他对文学现实主义原则的多角度的审视。马克思主义美学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阐明了文学(文艺)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关系;从这儿出发,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  相似文献   
2.
构思灯下读完《茶花赋》,掩卷而思,脑海里自然地浮起这样两句诗来——“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底祖国!”那是1922年闻一多先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写下的《忆菊》中的句子,我们用它来印证《茶花赋》的主题与构思. 《茶花赋》就是“祖国颂”,如同《忆菊》一样.闻一多当年用菊花来象征祖国,因为这是“骚人逸士的花”,因为它“有高超的历史”,有“逸雅的风格”.诗人所“托”之物、所“言”之志,烙印着二十年代的时代风貌,也跟他当时的思想状况、美学理想紧密相关.杨朔用“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来象征祖国的面貌特色,因为他置身于一个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