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强手如林的企业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是工业管理界所瞩目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工业设计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当今国际著名企业和公司成功的道路,提出将工业设计导人企业管理的观点。并从多方面论证了这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设计参与管理的实践策略,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憧憬工业设计的未来。从理论和实践论证了工业设计参与管理如同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企业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2.
牛津大学藏梵本MS.Sansk.e.23(P)是梵文佛经《虎耳譬喻经》的一部分。牛津本总共9枚贝叶,以婆罗迷字体书写。其内容包括虎耳太子往世故事的中间部分和二十八宿占卜第一章节星宿特性。本文缀合牛津本与圣彼得堡本,首次公布藏于两处的写本照片,提供首个汉译本,对二十八宿占卜中名为星宿特性的第一章节梵本进行释读和翻译,分析其内容。以星宿的族姓为例探讨早期佛经天文学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相似文献   
3.
《虎耳譬喻经》(ārdūlakar·nāvadāna,简称《虎耳经》)汉译本《摩登伽经》《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被认为是印度星宿占卜传入中国的最早文本,受到天文学史学者数十年持续的关注。1954年,印度国际大学的穆阔(Sujitkumar Mukhopadhyaya)出版了天城体版(1)《虎耳经》梵文精校本。该精校本搜集了当时能搜集到的若干梵文写本,并在释读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汉藏平行文本进行了修订。此本诞生后至今,成为该譬喻经精校本的定本。1886年考埃尔(Edward Byles Cowell)与尼尔(Robert Alexander Neil)出版了以梵文拉丁转写排版的《天譬喻经:早期佛教传说集》(2),将《虎耳譬喻经》故事部分作为附录之一,省略了星占部分。1959年维迪亚(Vaidya)出版了《天譬喻经》天城体版,其中《虎耳譬喻经》部分是对1954年慕阔精校本的复制。在版本上,穆阔《虎耳经》梵文精校本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虎耳经》的梵文精校本中,一半篇幅是大婆罗门与旃陀罗国王对话之中的星占内容,包含各式各样的占卜以及印度早期历法,内容包括:星宿的名称、特征;昼夜分数、长短时节、刹那分数;长度单位、金子重量单位、谷物体积单位;生于宿日者的命运;宿日所建城市的卜辞;宿日夏季最后一个月降雨的卜辞;宿日发生月蚀的卜辞;在宿日宜与不宜之事;朔望昼夜分数、日影長短、时节变换;地震的卜辞;入狱的卜辞;女人身上痣的卜辞;生于宿日者的善恶特点。印度传统星占文献主要的三类是宏观占卜的集(sam·hitā),其次是讲个人生辰星占的火罗(horā),其次是天文学(ga·nita)部分,包括记述度量衡的单位以及昼夜时分的划分。《虎耳经》梵文精校本中,包含了宏观占卜的集,个人生辰星占的火罗,与记载度量衡及历法的天文学部分。其占卜内容的丰富,卜辞之具体而微,具有早期印度占星吠陀支(Jyoti·sa-vedā·nga)的特色,非简化的汉译本《摩登伽经》"说星图品""观灾祥品""明时分别品"能取代。《虎耳经》星占史料以对话形式存在,存在于佛陀讲述的故事中。故事由今生故事和前世故事组成。《虎耳经》今生故事发生在佛陀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阿难(nanda)向一位名为本性(Prak·rti)的女子讨水喝。这位女子属于种姓之外的旃陀罗(Ca·nd·ala)种姓,摩登伽(Māta·nga)部族。该女子迷恋上了阿难,请自己的母亲帮忙用咒语控制阿难的人身自由,对他穷追不舍,阿难请求世尊(Bhagavat)解除困厄,世尊使女子自行剃度,加入僧团。为解答众人关于低种姓能不能加入僧团的疑问,世尊给众人讲述前世一位大婆罗门莲花实(Pus·kasārin)考问旃陀罗国王帝腾伽(Tri Ia·nku)的故事,旃陀罗国王以自己渊博的吠陀、星占学知识,并重新阐释了种姓制度,赢得了大婆罗门的认可,为太子虎耳(ārdūlakarn·a)赢得了大婆罗门的女儿本性(Prak·rti)为妻。最后世尊点破前世因缘,教化众人。书名ārdūlakarn·āvadāna中的指虎、狮、豹等猛兽,karn·a指耳朵,前两个梵文词构成依主释复合词,义为老虎的耳朵,是阿难前世———旃陀罗王子的名字。为小孩儿取名时图吉利,好养活,用猛兽的名字来命名是一个常情,如英语的Leo、Leon、Leone、Leona都是和狮子有关的。中国春秋时期诸国会盟时,也有"执牛耳"者为盟主一说。印度至今也还有用表示狮子或者老虎的来取名的习惯。梵文本中作n·a"虎耳",在汉译《摩登伽经》中为"师子耳",汉译《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作"舍头谏太子",藏译为"stag sna(虎耳)",综合考量本书取"虎耳"这一译法。梵语词Avadāna,意指英雄事迹或成就。佛教中指一种特殊的佛教文献体裁,描述佛与佛弟子的前世及今生的不凡事迹,同时有教化世人的道德作用。温特尼兹在《印度文学史》中认为,本生(jātaka)指佛自身的英雄事迹,也是譬喻经的一种,可以称为菩萨譬喻。ārdūlakarn·āvadāna,译为《虎耳譬喻经》,虽异于历史文献中的多种汉译译名,但较为贴合梵、藏题名,也能直接体现文献的"譬喻经"这种体裁。穆阔《虎耳经》梵文精校本基于梵语写本的释读整理,以及与藏汉文本的对勘。他所依据的梵本一个来自于孟加拉亚洲学会,一个是来自于巴黎亚洲学会。孟加拉学会写本,命名为虎耳譬喻经写本,纸质,10×4,87个贝叶,每页十行。天城体,年代1886年(2)。外观残破,尚有1800行输洛迦(Iloka)。编入密多罗的《尼泊尔梵语佛教文献》(The Sanskrit Buddhist Literature of Nepal),编号是B,17 Vide。巴黎亚洲学会写本编号Soc.As C5,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是29862,《天譬喻经》,337个贝叶,每页9行,《虎耳譬喻经》在216—274叶上,1837年尼泊尔的何德逊教授将其送给了巴黎的亚洲学会。穆阔有很好的梵文功底,在印的汉语教授谭云山帮忙释读了汉译本,并使用德格版和纳塘版大藏经中的《虎耳譬喻经》藏译本进行对勘修订。该版本注释很多,排版错误很少,诞生后便成为了一部扛鼎之作。该书正文以梵文天城体排版,只用英语撰写了简短的介绍、附录和注释,关注度并不高,令人遗憾。《虎耳经》相关文本富有文献学研究价值,也具有天文、历法、佛教文学等多维度印度文化交流的价值。前辈学者的研究中,参考了《虎耳经》梵文本的主要有善波周、平格里(D.Pingree)、矢野道雄、青山亨、熊谷孝司、樋口明子、平田惠、Bill Mak、仲晶等(1)。本译文是国际上首次对于《虎耳经》早期星占部分的翻译,不涉及前世今生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星占选择了与汉译本对应上的早期星占部分,后期插入部分则不在此翻译之内。从星占部分开始阅读,感觉帝腾伽如同一位精通古代印度星占的仙人,正在教授青年婆罗门以二十八宿纪日为占卜依据的印度星占知识。在古代印度,星占不是通用知识,而是特别的婆罗门家族掌握的专门知识。佛经中出现了此类知识,说明有特别的婆罗门皈依了佛教,并带去了自己所掌握的专门知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