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一、前言 1971年冬,贵州省112地质队于桐梓县岩灰洞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等材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后,即派出野外队,随同贵州省博物馆的同志前往考察并作了短期的试掘。次年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又派出野外队,在岩灰洞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两枚、旧石器数件和用火痕迹,以及相当多的哺乳动物化石。 1975年,作者等对这些化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由于当时人类化石仅两枚,其中一枚又有缺损,所以对它的系统位置并未给予肯定的结论,只是说:“桐梓门齿化石和前臼齿化石在形态特征上与现代人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虽然其中的门齿化石保留有尼人  相似文献   
2.
贵州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在贵州桐梓县发现古人类化石以来,陆续在水城、兴义又有所发现,但均是下颌骨和一些牙齿。1982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普定县文化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普定县穿洞进行第三次发掘。发现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贵州首次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