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对几种常用ND HI试验方法作比较,结果表明,在全量法和微量法中以生理盐水为稀释液,以1%红细胞悬液作反应指示剂和100%凝集抑制为判定终点的方法效果为佳,全量法测得的HI滴度较微量法的约高0.5-1个滴度,其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从而更适于实际工作中ND抗体水平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2.
改革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农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较差、就业难等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动物医学专业课《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教学经历,论述实践教学与实际就业之间关联的重要性,提出改革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的一些措施,进而为培养更好地为社会所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对某集约化鸡场的不同鸡群共454例进行了鸡毒支原体的检测,结果显示该鸡肠种母鸡、蛋母鸡、种公鸡群MG阳性率分别为100%,85.86%,82.09%,平均阳性率为83.70%。本病为条件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本试验对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析了在染色体制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并详细讨论了秋水仙碱、样品的低渗处理和固定等因素对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从而确保了试验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番鸭肠胚胎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学技术,对11~34d胚胎时期番鸭各段肠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于11d肠各段分化呈黏膜、肌层和浆膜3层,未见黏膜肌;(2)黏膜上皮于胚胎早期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至17d出现杯状细胞,且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多;(3)绒毛于11d即形成,从前向后逐渐变粗变短,十二指肠段的绒毛呈细高弯曲状,在小肠段有绒毛的分支和融合现象;(4)肠腺于23d开始出现,由黏膜上皮下陷形成,多为单管状腺,在相邻绒毛的基部有一至多个肠腺的开口;(5)从小肠到大肠黏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逐渐增多,而在肠腺中的杯状细胞数量较少,且各段无明显的数量变化;(6)30d以前,固有层主要由胚性结缔组织构成,而后分化出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绒毛内未见中央乳靡管;(7)肠各段结构内淋巴组织较少,在31d仅在绒毛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内出现弥散淋巴组织,与其相邻的黏膜上皮部分脱落,未见淋巴小结;(8)20d在回肠和盲肠段出现黏膜皱襞;(9)肌层分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内环肌的厚度约是外纵肌的3~4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内纵肌层,有呈“竹节”状分布的结缔组织间隔带;(10)在胚胎早期可见浆膜下有神经丛,于31d在肌层间和外纵肌内均有神经丛出现。  相似文献   
6.
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条件培养液中蛋白质和激素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用于精子顶体反应和早期胚胎离体培养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蛋白质和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单层培养的颗粒细胞体外培养后生长良好,能稳定分泌蛋白质、雌二醇(E2)和孕酮(P)。在培养液中加入促卵泡素(FSH)和胰岛素(INS)时,E2的分泌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