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河山陕峡谷保德-克虎段高阶地砾石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外考察发现山西黑峪口地区存在七级阶地序列,其中上覆红粘土的T6、T7阶地为晚第三纪阶地.对该区阶地上砾石的岩性和粒径进行了研究,岩性对比表明,T6、T7阶地上砾石的岩性与黄河低阶地上砾石的岩性相似,而与东西向的蔚汾河阶地岩性差别较大;上下游之间对比发现,灰岩砾石岩性由保德地区占主导地位到克虎地区退居次要地位,灰岩砾石的粒径也从上游向下游变小,说明该区晚第三纪阶地并非东西向河流形成的,而是古黄河或古南北向水系的产物.T7阶地上覆盖厚度70m以上的粉、细砂层和晚第三纪红土层,磁性地层研究表明,该层的底部时代在6.8Ma左右,T6阶地上覆红粘土的底部年龄在3.3Ma左右,山陕峡谷由北向南流的古河流在6.8Ma之前已经形成,T6阶地的形成时代与青藏运动A幕相对应.青藏运动A幕以来河流在该区下切了160m,平均下切速率约为青藏运动A幕以前平均下切速率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学实践中,有关日出日落方位是一个较难理解且经常被学生提到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如方位、圆圈系统等进行梳理,结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日出日落方位进行了阐述和推理,详细地说明了为何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的问题。最后,运用球面三角的方法,对日出日落的准确方位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与日出日落方位有关的要素。  相似文献   
3.
野外考察发现,陕西省神木县盘塘至山西兴县黑峪口黄河两岸发育四级第四纪河流阶地,阶地前缘基座出露,与现今黄河河面高差分别为12,50,80和130 m。四级阶地上覆盖厚度不等的黄土层,其厚度在T1阶地上最大约为20 m,在T2阶地上约为33 m,在T3阶地上不同区域黄土厚度不一,最厚处约为37 m,在T4阶地上黄土层厚度最大,约为43 m。分别对T2阶地、T3阶地和T4阶地上河流相砂层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样品采集。ESR测年结果显示,T2阶地的形成时代约为0.609 Ma,T3阶地的形成时代约为0.876 Ma,T4阶地的形成时代为0.97±0.107 Ma。为了与测年结果相互印证,对T3和T4阶地上的黄土进行磁化率和古地磁样品的采集。古地磁结果显示,T3阶地上的黄土底层未能到达B/M界限,说明黄土层底部年龄不超过0.78 Ma,比河流相砂层的ESR测年结果更年轻。T4阶地黄土底部年龄约为1.07 Ma,与ESR测年结果的差别在ESR测年的误差范围内。四级阶地在形成年代上与兰州以及三门峡地区的阶地可以对比,说明构造运动控制的河流阶地在黄河中上游地区普遍存在。作为对之前工作的补充,对区域内一级第三纪阶地重新进行古地磁采样和测试,并结合四级第四纪阶地,对黄河在该区的侵蚀速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陕西神木邱家鄢地区存在一古河流阶地,根据该阶地上覆晚第三系红粘土推测该阶地为晚第三纪形成的。对该阶地上覆地层进行调查表明,该区晚第三纪红粘土之下存在约53米的风成砂层和河流相砂层。对红粘土和粉砂层进行古地磁测年样品的采集和测试。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底部的年代约在6.8 Ma左右,而红粘土与粉砂层之间的界限在6.27 Ma。根据深度-年代之间的关系,推算得出底部粉砂层的沉积速率比上部红粘土的沉积速率要快10倍以上,结合区域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历史的研究,邱家鄢剖面在(6.8-6.27)Ma之间快速沉积粉砂层的来源可能是中游黄河的河漫滩,指示了山陕峡谷段南北流向的古黄河可能在中新世晚期的6.8 Ma以前已经在该区出现。  相似文献   
5.
一个片流过程控制的冲积扇——-太原盆地风峪沟冲积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峪沟冲积扇位于太原盆地西北侧,面积较大,平面形态十分开阔。野外考察表明,在该冲积扇顶部出露了典型的、具平行层理结构的沉积物剖面。说明该冲积扇主要由高流态的片流过程形成的。片流沉积物由厚度小、侧向延伸长的中、细砾石坝沉积物和相对粒度较细的坝间沉积物所组成。风峪沟冲积扇流域的地质地貌特征表明,由于该段吕梁山地较大幅度的抬升给冲积扇的发育提供了充分的可容空间,这可能是风峪沟冲积扇上片流沉积物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对晋陕峡谷厚41.2m的大路梁黄土剖面磁组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恢复了该区0.9Ma以来的古风向。该剖面的磁组构特征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更具有其特殊性。几乎所有样品的磁面理值F都大于磁线理值L,各向异性度P与磁面理值F相关性较高,磁化率量值椭球体表现为压扁状。磁组构指示的古风向表明,本区的地面主导风向为NE-SW向,且0.9Ma以来在大的方向上没有显著改变。结合对主导风向变化驱动因子的分析表明,影响晋陕峡谷近地面主导风向的因子应该是南北走向的峡谷地形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