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贺应是一个正常的王室子弟,既不“清狂不惠”,也不“品学兼优”。刘贺某些“恶行”,有可能形势所逼。“亲近群小、拒不纳谏”是因为诸侯王国四百石以上官员均是朝廷任命;“乱节制度”是在“政事一决于光”的背景下,不得不采取的变通之法。“与人游戏”有可能是建立夺权团队。可夺权失败,只能说明刘贺政治智慧稚嫩。但这也年少无“智”,不能过于苛求。对于儒学,刘贺年少时不好书术,不遵道而行,不喜儒生儒官,为民为侯时,儒学有可能成为其自保的工具。刘贺有小谋,自保方式多样,或自我囚禁,断决“社交”,或讨好张敞,或向宣帝效忠纳信。刘贺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小勇小谋之人。  相似文献   
2.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孔子衣镜"备受关注.从其制作时间上看,"孔子衣镜"制作时间是刘贺被封海昏侯之后.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才满足"读过《史记》"、"有漆树"、"有专业手工者"、"有足够的时间"四个条件.当刘贺"身患痿疾"被封海昏侯后,面临着南方"卑湿","丈夫早夭"的威胁,以及汉宣帝的监视.而"孔子衣镜"正面的西王母、东王公等纹饰则指向刘贺对长寿长生的渴望.背面的儒家内容正是利用汉宣帝重法而轻儒的性格,假装崇儒而无抱负,以减少汉宣帝对自己猜忌,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