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i基与Ni-P基含MoS_2复会电刷镀层的减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球-盘”试验机上对Ni/MoS2与 Ni-P/MoS2两种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与比较,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复合镀层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一般均可达到 0.05~0.06的水平,而 Ni-P/MoS2的承载能力或磨损寿命要比 Ni/MoS2提高 4~6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白唇鹿为我国的特产动物,仅分布于四川、青海、甘肃、西藏的高寒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关于白唇鹿的生态生物学资料已有一些报道。由于高原寒冷的原因。它的繁殖时间较其他鹿类晚,对其生殖器官的解剖特征,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得自青海祁连县两个白唇鹿成体的生殖器官进行解剖观察,以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进行Ba-Y-Cu-O系列超导材料的研制中,烧制出了零电阻温度高于液氮温度的超导体材料。 所用材料为纯度99.999%的Y_2O_3,97%的BaO(在氧化钡中含有不大于2.0%的BaCO_3),99%的CuO。把这些氧化物按严格的比例混合后进行研磨。研磨好的粉末在950℃温度下预烧5个小时,自然冷却后取出,重新研磨后压片制成直径为13mm、厚  相似文献   
4.
实验 样品为不同配方,不同烧结工艺烧结的圆片状(φ13mm)多晶体试样,序号为nη3和nμ4。低温磁性实验及电阻的测量结果表明,nμ3有较好的超导性。 两种样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实验,使用转靶X射线衍射仪,Co靶,V=50kV,I=180mA。连续扫描后,选择四个主要衍射峰做阶梯扫描。广角连续扫描自2θ=10°到2θ=145°。  相似文献   
5.
本机可将精纺机锭子滚柱轴承的外环的内经分为10类,每类公差为0.002毫米。全机分为三个部分:1.差动式气动量仪部分;2.自动机构部分;3.电气部分。本机的特点系采用压缩空气进行测量。气动量仪采取差动式,对进气压力的变化不敏感,因而提高了分类的精度。气动塞规的气路采取十字形,可以测量出内孔的平均直径。本机的生产率为300件/小时.  相似文献   
6.
润滑条件下钢/钢滑动摩擦副P-V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阶梯加载方式,测定了润滑条件下钢/钢滑动摩 擦副的临界载荷-速度(P-V)图,分析了P-V图各区域的摩擦磨损特性。试验发现, 边界润滑不仅出现在低速下,在高速下也同样存在。根据俄歇能谱及铁谱分析结果,可 以证明氧化膜对润滑状态转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溴-甲醇浸溶,重铬酸钾法测定金属铁的准确度很高。但由于此法中要用到Br_2,CH_3OH,HgCl_2,K_2Cr_2O_7等对人体有害的试剂,本文采用I_2-C_2H_5OH浸溶,EDTA法测定,避免了使用以上有害物质。本方法简单,重现性好,终点易于观察,适用于钒钛高炉渣,高钛渣和普通炉渣中金属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材料方面研究了几个因素.包括跑合过程、钢的硬度及不同组织结构,对4340钢耐磨性的影响。滑动磨损试验是在“柱-盘”试验机上进行的,其固定的圆柱为52100钢,在旋转的圆盘试样上滑动。耐磨性通过圆盘在恒载恒速下的磨损失重及载荷相对滑动速度的磨损机制转变图进行比较,试验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磨痕的形貌、磨痕截面的特征以及磨屑的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一些关于改善钢材耐磨性措施的结论,并对滑动磨损机理进行了综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带马尔科夫链利率的完全离散时间风险模型的有限时间和最终时间破产概率,给出了破产概率的递归方程和积分方程.当利率非负时,用鞅方法给出了推广的最终时间破产概率的Lundberg不等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滚珠钢(滚铬15)在真空电弧炉重播前后各类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变化及电流密度、真空度、电极与坩锅截面比等主要工艺因素的影响。熔炼试验是在实验室2.5公斤真空电弧炉设备上进行的,夹杂物分析采用金相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在重熔后钢中夹杂物的变化规律,也对钢锭中夹杂物的分布及熔池深度变化进行了测定。根据试验结果对滚球钢中夹杂物在重熔过程中的去除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