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气候百年尺度变化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丽  刘健  王志远  王苏民  况雪源 《科学通报》2011,56(19):1562-1567
利用全球海气耦合模式ECHO-G 近千年积分模拟试验结果, 通过Lanczos 滤波器滤去100 年以下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信号, 保留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信息, 分析了近千年来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在百年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结果表明: (1) 近千年中国东部经历了暖-冷-暖3 个阶段, 由暖期进入冷期相对由冷期进入暖期缓慢, 暖期降水多冷期降水少, 降水的峰谷变化滞后于温度. 有效太阳辐射和太阳辐照度分别是影响温度和降水变化最显著的因子, 现代暖期之前火山活动的增强对极端低温的出现有明显影响, 火山活动与降水在1400 AD之前为正相关, 在1400 AD 之后为负相关, 温室气体浓度与现代暖期温度和降水有一致的变化趋势. (2) 温度的百年尺度与年际-年代际尺度的第一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型都为全区一致分布, 高纬的变率大于低纬, 这一分布型主要受有效太阳辐射和温室气体的共同影响. 降水第一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型在百年尺度与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别, 百年尺度为全区一致的分布, 而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长江和黄河中下游与其两侧的区域呈反相分布, 太阳辐照度和温室气体共同影响了降水百年尺度上的这一空间分布型.  相似文献   
2.
黄丹青  朱坚  况雪源 《科学通报》2010,55(35):3408-3415
围绕1960~2007年江淮地区梅雨期各类持续性降水,展开了各类持续性降水年代际变异的研究,并从低层大气季节内扰动的角度,着重探讨了持续5d及以上降水频数年代际变异的特征及可能原因.研究发现,气候平均而言,随着持续时间的增加,总频数逐渐减少,并且频发区从江淮的北部地区逐步向南部地区移动.各类持续性降水频数年代际趋势揭示出2000年后长持续时间降水明显减少的事实,随之增加的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持续2d的降水过程以及长江以北地区的持续3~4d的降水.同时发现,低层风场季节内扰动的增加和减少直接与持续较长时间降水频数的年代际变异相关,尤其是在2000年后,季节内扰动信号明显减弱,持续时间较长的单峰低频信号逐渐被持续时间较短的多峰结构所取代,从而导致近年来(2000~2007年)长持续时间降水显著减少.并且,低层斜压性的年代际差异也与长持续性降水频数的异常相吻合.近年来,江淮地区斜压性明显减弱也为持续5d及以上降水的减少提供有利的背景场.  相似文献   
3.
依据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近千年积分的模拟结果, 对南、北半球气温及降水变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造成南、北半球气候变化异同性的可能原因. 结果表明: (1) 南、北半球平均气温在年际、年代际、百年际尺度上变化位相基本一致; 但从气候阶段转变的时间来看, 北半球年平均温度正负距平的转变明显提前于南半球; 从距平的振幅变化来看, 北半球明显大于南半球. (2) 对降水而言, 年代际及百年际尺度上的变化南、北半球基本同相, 而在年际尺度上的变化两者反相, 且年际及年代际的正相关主要体现在中、高纬地区, 年际负相关主要体现在低纬地区. (3) 中世纪暖期南、北半球的增暖幅度相差不大, 而现代暖期北半球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南半球; 现代暖期北半球高纬地区气温大幅上升, 而南半球高纬地区气温有所下降, 呈现出明显的反相变化特征, 这是中世纪暖期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时所不具有的一个气候特征. 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广西气候区划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况雪源  苏志  涂方旭 《广西科学》2007,14(3):278-283
研究过去有关广西气候区划的成果和196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以稳定通过10℃期间的积温6900℃和8000℃等积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带的指标,以2~4月降水量300mm,200mm等雨量线和1月平均气温9℃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区的指标,制作新的广西气候区划,并评述各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广西气候划分为3个气候带,9个气候区。3个气候带自北向南分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各气候区命名为:中亚热带东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东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桂中气候区、中亚热带西南部气候区、南亚热带东部气候区、南亚热带中部气候区、南亚热带西部气候区、沿海北热带气候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