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模拟绞窄性肠梗阻发展过程的大鼠模型,要求肠管的损伤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和同步性。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作腹壁嵌顿疝模型。模型中腹壁缺损的长度(疝环的半周长)为待嵌顿肠管管径的80%,将长度为6cm的选定肠管自腹壁缺损处脱出埋置于皮下,形成腹壁嵌顿疝,模拟绞窄性肠梗阻。根据肠管嵌顿时间的增加,依次将模型分为六组,嵌顿时间自1h起,每组依次增加1h,最长为6h,设置假手术对照组。通过光镜下病理检查,确定肠管损伤程度并根据肠管坏死的程度进行分级,应用Ritid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肠管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肠管损伤。经过Ritid分析,对照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tid值为0.038,各实验组依嵌顿时间递增排序,自嵌顿1h组至嵌顿6h组,各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tid值依次为0.248、0.329、0.464、0.551、0.765和0.874。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可以看到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小于0.035;各实验组间,嵌顿时间相差2h及以上者,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小于0.01;嵌顿4h与5h组间,肠管损伤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余嵌顿时间相差1h的各实验组间,肠管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9。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大鼠腹壁嵌顿疝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绞窄性肠梗阻的发展过程,随着嵌顿时间的延长,肠管损伤程度渐进性加重;相近的嵌顿时间,肠管的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别;肠管的损伤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复性小肠梗阻的新西兰白兔模型,要求其肠管的损伤和恢复程度呈现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和同步性。方法选取体重为2.5~3 kg的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52只,其中假手术对照组4只,实验组48只。实验组白兔腹壁肌层切口(疝环的半周长)与待嵌顿肠管宽度相等,将长度为10 cm的末端回肠自腹肌切口处脱出埋置于皮下,形成腹壁嵌顿疝,模拟机械性小肠梗阻。根据肠管嵌顿和松解后的恢复时间,依次将实验模型分为8组,即嵌顿时间2 h、4 h、6 h、8 h组与在嵌顿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松解0 h、24 h、48 h、72 h组。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肠管损伤及恢复程度并进行分级,应用Ridit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肠管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肠管损伤。经Ridit分析,假手术对照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为0.071,梗阻组依嵌顿时间递增排序,自嵌顿2 h组至嵌顿8 h组,各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依次为0.327、0.545、0.735、0.890。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可发现梗阻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各梗阻组间,肠管损伤程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在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梗阻6 h)松解后0 h、24 h、48 h、72 h组的平均Ridit值依松解时间递增排降序,为0.774、0.595、0.443、0.262。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各梗阻后松解组间,肠管恢复程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可复性小肠梗阻新西兰白兔模型很好地模拟了肠梗阻的发展及及时松解后的恢复过程,肠管的损伤、恢复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